1874年的“海防与塞防之争”,其实是一场李鸿章主动挑起来的“意图削弱左宗棠权力”的夺权斗争。
(1)慈禧为何反对李鸿章支持左宗棠
1874年,“明治维新”后实力扩大的日本染指我
1874年的“海防与塞防之争”,其实是一场李鸿章主动挑起来的“意图削弱左宗棠权力”的夺权斗争。
(1)慈禧为何反对李鸿章支持左宗棠
1874年,“明治维新”后实力扩大的日本染指我国台湾。10月31日,奕䜣和大久保利通签订《北京专条》。该协议最重要的一点是默认了日本对琉球的“宗主权”和侵占问题。5年后,中国长期属国琉球王国被日本吞并,废藩建县为冲绳。
为此,左宗棠、李鸿章等人都非常不满。面对反对浪潮,慈禧一方面打击了恭亲王奕䜣的势力,一方面也觉得需要“自强”。此时的慈禧凭借“皇帝的母亲”身份掌握大权,但对于“皇帝的妻子”慈安(慈禧只是妾)、威望与实权皆在手的奕䜣,慈禧的权力地位并不稳固,因此,就需要她显示出超越奕䜣、慈安才能,甚至绝大部分大臣的勇气。
明白了这一心理,我们才会明白慈禧、文祥等人为何要支持左宗棠收复新疆,反对李鸿章等大部分朝廷官员的原因所在。
(2)李鸿章以日本侵台为借口,意图削弱左宗棠,从而无端挑起“海防陆防”之争
1874 年11 月7 日,也就是奕䜣签订《北京专条》6天后,“两宫太后”向与“海防”相关的省份督抚大臣们问计,如何加强“海防问题”,专门提了六个问题——练兵、简器、造船、筹饷、用人、持久六条。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清廷的意思并未涉及到“陆防问题”。
第一次问询,并没有涉及陕甘总督左宗棠,因为陕甘在内陆,与江河湖海不相关。12月10日,李鸿章上交《筹议海防折》主张放弃新疆。
那么,李鸿章就利用日本侵略台湾一事,希望对左宗棠的“权力”进行抑制,“放弃新疆”只是借口、放弃新疆就不需要军费,没有军费就不需要带兵了!
(3)1869到1871年,李鸿章曾对李鸿章发起过一连串的“夺权”阴谋。“放弃新疆”以削弱左宗棠已是既定计划
1870年2月,左宗棠军金积堡大败前,李鸿章就借1869年“楚军二帅”刘典回乡省亲之际,运作淮军悍将刘铭传为陕西巡抚。但无奈,湘军且与左宗棠当时关系更近的蒋志章为巡抚。李鸿章按气按憋。
陕西巡抚地位极为重要,一是专门为陕甘总督运兵的筹集粮草问题负责;二是巡抚与总督名义上地位似有高低,但实际上双方互不隶属,刘铭传如果做了陕西巡抚将对陕甘总督一个很大的制衡。左宗棠的权力被削去了一半儿。
金积堡大败后,李鸿章更是积极鼓动刘铭传进兵,清廷也怕左宗棠年纪太大打不赢,也想拿李鸿章替换左宗棠,李鸿章不干保举刘铭传。而这时,刘松山的侄儿刘锦棠在左宗棠地指挥下取得了胜利。左宗棠这时才没有被替换危险。
那么,李鸿章为何总要削权左宗棠呢?主要是二人在对待外敌上意见不统一。特别是因为筹建“福州船政局”、建立马尾造船厂等问题上,二人矛盾挺大。左宗棠一心想自主发展“造船技术”,在购买西方武器的同时积极研发自己掌握的自主知识产权,伤害到了李鸿章的英国朋友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