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党争为什么那么严重?

王朝发展到一定阶段,对存量资源的争夺会越来越严重,以清浊的名义,以君子小人为区分,进行你死我活的争斗,最后以王朝的覆灭而告终。明朝党争基本符合这条定律。1、派别之争很正常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10 02:29:23

党争是从汉代开始就存在的,这个党和现在的政治党派不是一回事,而是对于文人政客抱团取暖的一种称呼。在各个王朝,最为忌讳的就是党争,党争意味着朝局混乱,而朝局混乱就会让国家机器出现问题,不利于国家稳定。

明代的党争有两个高峰期,第一个是嘉靖时期,但一切基本都在嘉靖的掌握之中,不过危害也是不小,严党、徐党、内廷之间的角逐,使得大明朝廷风气败坏,延误了很多决策的执行,是明朝由盛转衰的开始。第二次就是从万历中期开始,一直到明朝灭亡都没刹住车的党争,直接讲明朝从衰败拖像灭亡。追溯党争的根源,其实应该赖嘉靖和万历,因为党争开始的原因,是文人反对皇权的加强,而嘉靖和万历,因为个人成长经历,都是有心成为独裁者的帝王。既然有反对的,那就一定也会有附和支持的,党争也就从这开始了。

万历时期的党争大规模开启是由争国本引发的,东林党坚持自己的道统,和万历开始疯狂打嘴炮,之前被东林慢慢挤出朝廷的齐楚浙三党为了报仇,走到了皇帝这边,于是这个毫无实际治国意义的漫长嘴炮战开始了。基本上中央官员啥正事也不干了,就为了争一个“理”,疯狂嘴巴输出,第一阶段的结果是东林党获胜,齐楚浙覆灭,万历自闭。但是风波没有结束,很快,魏忠贤的出现掀起了第二波大战,阉党凭借着皇帝的信任,一点一点的把东林党的元老大员都给咔嚓了,朝中少了一大批治国大才,国家被一大帮趋炎附势的混蛋包揽了。然而战争还没结束,崇祯继位后,第三波党争开始,一开始是东林党反扑,最后变成了“管你什么党,跟我有仇你就是阉党”的局势,朝廷彻底混乱,崇祯拼命阻止,却没把力气使对地方,也想当独裁者的崇祯皇帝各种坑大臣,使得党争之风没有结束,只不过不是什么东林党阉党之争了,而是全员不作为,全员弹劾,最终让国家在混乱中覆灭。

归根结底,党争不能说就是文人的错,得先看看领导人是个什么货色。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