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两个恐怖的“鬼湖”,您认识吗?
现在网络上关于西藏的两个“鬼湖”指的是位于阿里普兰的拉昂错与位于羌塘申扎的色林错。而这两个湖,小编于18年8月份就曾自驾车到访过,就题主
西藏两个恐怖的“鬼湖”,您认识吗?
现在网络上关于西藏的两个“鬼湖”指的是位于阿里普兰的拉昂错与位于羌塘申扎的色林错。而这两个湖,小编于18年8月份就曾自驾车到访过,就题主的这个问题,作为自驾地理控的我,谈谈对这两个号称“恐怖鬼湖”的认知。
拉昂错之“鬼”
拉昂错传说中人畜不能接近,饮其水,人蓄皆亡,且湖岸寸草不生。究其原因说是水中含有极高的咸度所至。去年八月小编曾在湖边小试了一下水质,只是微咸,相比于海水,口感可以说是清冽的。而事实上据中科院高原湖泊研究所的结论是拉昂错与其一路之隔的玛旁雍错一样是具备直接饮用条件的,也是可以供放牧、人类使用的水源湖泊。从这方面科学地打破了“传说谣传”。
说到拉昂错就不得不说她旁边的玛旁雍错。玛旁雍错——世界中心的圣湖。全球海拔最高的淡水湖。两湖仅隔一个小山坡,为何会有如此天壤之别的人间待遇呢?这也许就是宗教的神秘力量吧,小编算是半个无神论者,也难以明了了。只是晓得据说唐僧西出印度取经途经此地见气象万千,顺便就此沐浴更衣。这些皆为宗教传说,作为地理控的我还是从地理角度认知一下吧。
鬼湖拉昂错与圣湖玛旁雍错原来是一体的,由于湖水下降,湖底高出部上露成陆地并把其一分为二了。其中拉昂错如今的面积为268平方公里,玛旁雍错为415平方公里,在方园几十公里的湖区流域内,与南边喜玛拉雅山西段最高峰纳木那尼峰(7536米)北边岗底斯山脉第二峰圣山冈仁波齐峰(6659)组成了两山夹两湖的独特地形景观。
而据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的分析研究,地质历史上这原本一家的大湖由于近一万年前的喜玛拉雅山活跃期地质活动,令区域内的河流改变,从而由外流湖演变成了内流湖再到如今的内陆湖。而两湖分离后,玛旁雍错的容积更大且南部的喜玛拉雅山冰川发育比北部的岗底斯山更大规模,因此在湖面积整体缩小的过程中,造成鬼湖的水含盐量是圣湖玛旁雍错的三倍,达到咸水湖的标准。以下一组来自中科院青藏高原湖泊研究所数据,小编作出了大胆有趣的推测(未经权威鉴定,仅供参考):该机构2010年测得玛旁雍错当时的最大深度为72.6米,矿化度与1976年相比增加了1/8,这说明圣湖湖水也正在变咸。而与1907年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测得的深度81.8米有了不少的水位下降,这进一步说明了这个地区内的湖泊在近一个世纪来整体面积呈缩少变化。(另一鬼湖则例外,稍后会提及)
结合去年小编在这两湖区的考测数据:拉昂错湖面海拨为4545米,玛雅雍错为4555米,而两湖间的高地平均海拔约为4800米。大胆推测两湖的分离时间:81.8-72.6=8.9米 变化用时2010-1907=103年 取最高湖面与上露部位平均海拔差为4800-4555=295米 295/8.9*103=3414年!也就是说这两湖至少分离了3414年?在此期待头条里更多专家的解读,权当小编抛砖吧
色林错之“大”鬼
关于色林错是如何在短短近40年的时间里水深增加8米,积由1976年的1600多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2400平方公里超越昔日西藏第一大湖纳木错问题,小编之前有详细论述过,这里不再论叙了。
感兴趣的是,为何同处西藏地区相隔一千公里左右的两个湖泊变化却如此之大呢?拉昂错与玛旁雍错继续她们的分离术,而千里之外的色林错却疯狂“吞噬”周边曾经分离的卫星湖,重投母湖怀抱?这也许是对于象我们这些喜欢自驾西藏的地理控最吸引的西藏魅力吧,我们更乐于从科考的角度去认知这些青藏高原的壮丽湖泊而不是单单迷恋于她们的神秘传说。
总结
自驾西藏地理控的小编本人致力于寻找自驾中的地理观点乐趣分享体验,希望能以独特发现与更多读者交流互动。如果对本人观点有更多看法,欢迎评论区留言。谢谢。@大董179442876 @我就是兔斯基 @远影观世界 @中国国家地理 @地理纵横 @昆仑还东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