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表幼子投降曹操去青州被于禁杀死,有必要吗?真实的历史如何?投奔汉献帝封王不可以吗?

一、刘表幼子刘琮投降后被杀是《三国演义》小说里面的情节。《三国演义》:曹操迁刘琮为青州刺史,在刘琮与其母亲前往上任的途中,曹操派于禁领轻骑于半道劫杀,刘表故将王威,死战仍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4-22 07:04:33

首先,曹操并没有杀死刘表幼子刘琮,当然更谈不上具体被于禁杀死,历史上刘琮被改封青州刺史后的确平安抵达青州,《后汉书.袁绍刘表列传》说刘琮任青州刺史、封列侯,《三国志.魏志.六董二袁刘传》裴注引《魏武故事》所载曹操表奏刘琮“青州刺史琮,心高志洁,智深虑广,轻荣重义,薄利厚德,蔑万里之业,忽三军之众,笃中正之体,教令名之誉,上耀先君之遗产,下图不朽之余祚;鲍永之弃并州, 窦融 之离五郡,未足以喻也。雖虽封列侯一州之位,犹恨此宠未副其人;而比有箋求还州。监史虽尊,秩禄未优。今听所執,表琮為 谏议大夫 ,参同军事”,这则记载表明,第一,刘琮任青州刺史后并不自安,惟恐曹操生疑就主动请求离开州任去朝中担任文职;第二,此举令曹操十分满意,就否决了幕僚原本建议的、让刘琮担任地位清要但级别和爵禄不高的御史台诸官,让他担任秩禄较丰厚的谏议大夫,并加了个象征性的“参同军事”表示亲昵(“不是外人”才能参同军事),同时在给汉献帝的奏章中把刘琮投降比拟为东汉初主动归附刘秀的更始部将鲍永和河西地方势力窦融,这在后汉是很高的评价,很显然,曹操有意将刘琮树为“识时务为俊杰前途光明”的典范,没必要杀、也的确没杀,所谓被杀不过是小说和平话的艺术创作,事实上不但刘琮,连蔡瑁也没杀(历史上不是蔡瑁夺了刘表父子的权,而是刘表父子依靠蔡瑁才能真正掌握荆州,而且蔡瑁和曹操年轻时就是好友)。

其次,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在举兵南下前两个月的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六月废三公,立丞相、御史大夫、五官中郎将总理全国军政人事大权,而总成于丞相,丞相是曹操自己,御史大夫是唯曹操命是从的华歆,五官中郎将是曹操的儿子曹丕,也就是说,汉献帝封官授爵,名义上是自己拿主意,实际上是曹操说了算,而更具体的事务则完全由曹操的丞相府(霸府)来裁决,刘琮就算一个人活着跑到曹操腹地的许都,见到汉献帝,汉献帝敢或能封他什么王?就算敢,他能活着走出许都么?

《三国演义》里说到“屯土山关公约三事”,其中脑补和虚构的地方很多(如此时曹操还不是丞相而是司空、骠骑将军),但有一句话道理是不错的——关公要求“降汉不降曹”,曹操大笑“我即是汉,汉即是我,降汉即降我”,刘琮的处境还不如当年的关羽(曹操官更高,势力更大),“降汉即降曹”,他不在曹操跟前“降汉”,却跑去曹操老家边上的许都“降曹”,是活腻味了么?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