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要看碰上谁了。要是在体制内,再碰上了硬茬子,反击的话张口就来了。1996年,某乡的主要领导因为人事变动,调走了。新来的一把手不知道怎么回事,来了没几天,就和班子里的一个成员杠
这要看碰上谁了。要是在体制内,再碰上了硬茬子,反击的话张口就来了。1996年,某乡的主要领导因为人事变动,调走了。新来的一把手不知道怎么回事,来了没几天,就和班子里的一个成员杠上了。俩人因为工作意见不同,发生争执。本来就是个很正常的事儿。但是颐指气使惯了的一把手,却脱口而出:说你想不想干了?不想干了就放下,想干的人多的是!对于一般人而言,一把手这么说,早就吓得不敢吭声了。接下来的剧本儿,就是一把手把下属训斥一顿。下属则忙不迭地承认错误,作检讨……事情通常就这么过去了。没想到的是下属居然是个硬茬子,根本就不吃这一套。他冷冷地哼了一声,随即反驳:谁给了你这样的权力,让你这样说话?我是伺候国家的,挣的是人民给了我的工资。我又不是伺候你。你要是干不了,就滚蛋。俺儿当上,也比你强!俩人吵架的后果,就是传遍了全乡。随着事件的发酵,会议上俩人争吵的原因,也彻底暴露了。一把手初来乍到,情况不熟。在向村里征收公路建养费时,提岀以乡统计办提供的劳力数据作标准。和他吵架的班子成员,则认为统计数据误差太大——本乡相邻的两个大村,谁也知道东村的人口比西村少近千人。而统计数据上,东村劳力数却比西村多了六百多人。这不是开玩笑吗?平时这个数据没啥用,谁也不关心。现在要按劳力数收钱了,每人30元。东村就得为子虚乌有的近700个劳力,多出两万多块钱。这么干,必然引发矛盾。因此下属提岀,应以人口年报数据为准,不能用失真的统计数据。自诩精明强干的一把手,觉得失了颜面。于是就开口训斥下属。没想到碰到了钉子上,还闹岀了更大的事情。东村的干部知道了之后,他私下找到了一把手。说从支持工作的角度岀发,这次他们想办法把钱先垫上。不要影响了全乡任务的完成。但是多出的这些钱,今天秋天收农业税时,得给东村顶上。没想到一把手根本不同意。俩人就争吵起来了。又拿出了“不能干就走人”的“撒手锏”。没想到这个干部的脾气也很大。他当场说:如果因为你的工作有失误而免了我,我就要去上级部门告你加重农民负担的状!你看着办!说完就甩门走了。最后,这件事情引发了几个村的上访事件。没多久,这个一把手就调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