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山有桥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
这是《诗经.郑风.山有扶苏》所述,扶苏是树木的名称,也有认为“扶苏”就是“扶桑树”,是传说中的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山有桥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
这是《诗经.郑风.山有扶苏》所述,扶苏是树木的名称,也有认为“扶苏”就是“扶桑树”,是传说中的神树。公子扶苏的名字极有可能来源于此。(传说中的扶桑树,是神鸟三足金乌居住的地方)
公子扶苏和大将蒙恬死的一点都不冤,他们已经被秦始皇洗脑了,绝对忠诚于秦始皇,这才导致二人见到秦始皇的诏书之后没经过检验真伪就自杀了。
而秦始皇身边的赵高、李斯却没有完全被秦始皇洗脑,他们都有自己的主见,假造诏书,逼迫公子胡亥登基最大的敌人扶苏和蒙恬自杀。李斯和赵高也看透了扶苏、蒙恬的本质是愚忠,因此他们这一步险棋走对了。
脑残的秦二世胡亥。
至于秦二世胡亥这个人明显是一个有点缺乏政治头脑的一个人,他之所以能够得到秦始皇的信任,跟随秦始皇出行,都是依靠赵高这个师傅的谋划。从胡亥登基之后的所作所为来看,胡亥就是一个脑残性的皇帝,他的脑残主要表现如下:
第一,胡亥残杀所有兄弟姊妹。
胡亥不单单逼迫自己的大哥扶苏自杀,而且将自己所有的兄弟姊妹30多人全部杀害,目的断绝其他秦始皇子嗣对皇帝宝座的觊觎。
其实胡亥这样做也是赵高、李斯等人的支持,兄弟除了对皇位的觊觎之外还有保护秦朝的重大作用,这是一把双刃剑,控制的好,则对秦朝的发展有利。全部处死,则保护秦朝的皇室成员几乎都没有了。从这一点上来看,胡亥是愚蠢到家了,对局势的判断出现严重的误判。
第二,随意杀害秦始皇时期的著名大臣和名将。
秦始皇在位之时,有很多能征战的将领和大臣,这是秦朝的政治财富,断不能因为几个人的谗言就杀了。胡亥却铲除了对秦朝最忠诚的蒙氏军事将领集团、李斯集团,况且处死这些人的时候,陈胜吴广已经起义了。(指鹿为马剧照,非常简单的站队实验,秦二世就是一个脑残)
第三,断绝和大臣之间的交流。
赵高建议秦二世尽量少和大臣们接触,避免发现自己的弱点,将权力交给几个主要大臣,自己听汇报就可以了。这是釜底抽薪,秦二世胡亥彻底失去了权力,成为赵高的傀儡。
皇帝的权力展现主要是通过大臣和将领们来体现,不见臣子就等于将权力拱手让人了。
通过以上几个胡亥大的实施自己的权力来看,胡亥就是一个脑残。秦始皇认为他的聪明,都是赵高谋划的,把准了秦始皇的脉,投其所好,胡亥得以上位。
公子扶苏和蒙恬拒绝执行秦始皇的假诏书会如何?
虽然这是一个假设,假如扶苏和蒙恬不按照秦始皇的假诏书自杀,秦朝的局势会非常明朗。公子扶苏和蒙恬结成同盟,有北方30万的边防军,足可以对抗李斯、赵高等集团。只要坚持到秦始皇的死讯传出来,赵高、李斯、胡亥的阴谋就可以大白于天下,李斯、赵高、胡亥的败亡是非常迅速的,为何?
秦末军队格局。
秦朝在镇压抗项羽、刘邦等起义军时,主力集团军有两个,一个是章邯率领的骊山囚徒军团,一个是王离率领的北方边防军团,王离率领的军队就是蒙恬原来率领的北方边防集团军队。秦始皇派遣平定岭南的集团军有50万人马,估计精锐也就20万,其他30万是后勤保障人员,当时秦朝南方的统帅是任嚣,副手赵佗,他们选择了坐山观虎斗。
除去以上三个成建制的集团军队外,大都是保护地方的各地地方军队,人数少,而且不集中。
扶苏和蒙恬反叛假诏书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扶苏和蒙恬一旦拒绝执行假诏书,必然形成自己的势力集团,30万北方边防军将会绝对支持公子扶苏。
赵高、李斯、胡亥面对的压力山大,一方面要掩盖秦始皇已经去世的消息,另外一方面要纠集军队保持自己的安全,然后才是和蒙恬的军队对抗。估计要想消灭蒙恬军队、同时保持秦始皇死讯不传播出去是一个天大的难题。扶苏和蒙恬只要坚持几个月,秦始皇已经去世的消息就会大白于天下。就扶苏和蒙恬的军队实力来说,一年半载要想击败他们几乎是不可能事件。李斯、赵高集团也会产生严重的分化,败亡是非常快的。(《秦时明月》中扶苏和蒙恬形象图)
扶苏做皇帝会有哪些改变?
从扶苏的记载来看,扶苏将不会沿用用法家治国的理念,绝对会进行变革。据记载:
始皇长子扶苏谏曰:“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史记》)
扶苏主张用儒家治理国家,秦始皇主张用法家,这与秦始皇取得统一六国的成功有很密切的关系。秦始皇用法家治国,统一了六国,这是成功的。于是秦始皇将扶苏派遣到北方蒙恬处监督军队。
如果扶苏即位,必然改变秦朝以法家治理国家的大政方针,改用儒家学说治理国家。必然会缓解秦朝的社会矛盾,陈胜、吴广也不会因为延误工期而被迫起义了。对民众也会减赋税,与民休息,缓和社会矛盾。
秦朝社会管理理论的转变,绝对会使得秦朝重新焕发出生机,也极有可能实现秦始皇的愿景。
历史不可能进行假设,扶苏、蒙恬自杀从源头上就已经决定了不可逆转性,不然赵高、李斯也不会冒险用假诏书骗他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