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抓战俘毫无用处,还要好吃好喝的养着。
根据目前的国际法,不得虐待战俘,不得让战俘从事危险或者强度大的工作,当然更不要说杀害战俘了。
同时,战俘的待遇是有
表面上看,战场上抓到的战俘不仅没有用,还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因为根据公约,各国不能虐待战俘,也不能让战俘从事危险或者强度大的工作,更不可以用各种方法,剥夺战俘的生命。
同时,战俘的生活待遇要保证跟本国士兵的一样,战俘的生活条件不能太恶劣,生病了还要及时给他们看病,病死了就成为严重的政治问题,向国际社会没法交代。
因此,讲规则的国家是不喜欢战俘的。
但是到了战场上,如果不抓战俘,战俘就可能对本国士兵的生命构成威胁,这些战俘还有可能重返战场,增强敌人的战斗力。
所以不管情愿不情愿,遇到战俘还是要抓,要安置的。
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有利有弊,如果加以利用,战俘也会变“害”为宝。
那么战俘到底有什么用处?
可以化敌为友,倒戈向敌人开火
德国俘获苏联550万人,其中有50万人倒戈加入了第三帝国的部队。
1942年7月13日,德军抓住一个含金量大的苏军战俘,此人是沃尔霍夫方面军副司令员兼第二突击集团军司令员安德烈·安德烈耶维奇·弗拉索夫中将。
刚开始的时候,弗拉索夫意志坚强,决心跟德军斗争到底。
不久德军政工人员对这个被俘的家伙开始做思想工作“难道流更多的血不是犯罪吗?难道俄罗斯民族的主要敌人不是布尔什维主义和斯大林吗?难道奋起反对斯大林及其同伙不是每个俄罗斯人首要的神圣义务吗?”
经过德军教育,弗拉索夫思想发生了变化,他“迷途知返”、“幡然悔悟”对自己说:“我的义务是动员俄罗斯民族投人反对布尔什维克政权和建设新俄国的斗争。””也就是从那一刻开始,弗拉索夫开始与祖国为敌,把枪口对准了苏军。
1944年9月,弗拉索夫开始死心塌地为纳粹服务,组建了一支“俄罗斯解放军”,一共有55万苏联人加入,他们大多数都是被俘的苏军战士。
可以分化敌人,瓦解他们的斗志
八年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和新四军共俘虏了7118名日军战俘,开始的时候都把他们交给国民政府安置。
1940年百团大战之后,八路军俘获的日军战俘越来越多,就不再交给国民党处理,而是把他们送到延安,对他们进行教育感化,为消灭法西斯做贡献。
为此,八路军于1941年5月,在延安专门成立了一所日本工农学校,负责对日军战俘进行思想改造,第一批入学的战俘有11人。
此后,八路军、新四军在前方俘获的日军官兵,大多数都被送往延安,接受再教育管理。
当时八路军月津贴分为五等:士兵1.5元、排级干部2元、连级干部3元、营团级干部4元、师级以上干部均为5元。
日本工农学校的学员,待遇非常高,每人每月可以领取3元的津贴;也就是说,他们可以享受我军连级干部待遇。而且这些战俘还有政治权利,日军还有一个叫森健的战俘被选为边区的参议院议员,战俘小路静男则当选为延安市参议会议员。
在学校里,老师对战俘用日语进行政治常识、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哲学、社会发展史进行教学。
经过努力,这些战俘明白日本法西斯发动侵略战争是死路一条,明白战争给日本劳动人民带来了灾难。
于是很多日本战俘参加了日人反战团体觉醒联盟,唤起日本国民抵抗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
1941年10月,在东方民族大会上,包括大山光美在内的35名日本人,宣誓正式参加八路军。
在整个抗战期间,被我军安置的战俘有6213人,其中许多人迷途知返,成为反法西斯主义的战士。
美军从中受到启发,1945年6月至12月间,美国得克萨斯州的3个军事基地,参照日本工农学校的做法,推行了日本战俘再教育的项目。
可以变害为宝,成为廉价劳动力
苏联出兵东北后,俘虏了55万关东军战俘,这些战俘被运送到苏联远东和西伯利亚,参加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因为苏联在二战中减少了2200万人口,全国三分之一的男人和八分之一的女人非死即伤,战后的苏联劳动力短缺,战后重建困难重重。
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资源丰富,但是地广人稀,气候寒冷,俄罗斯人没有人愿意去工作,资源难以开采。
这些战俘的到来,解决了一个大问题。他们被用来安排干脏活累活,下矿井、伐木、搞建筑、铺公路,修铁路和水电站。
这些战俘不用给他们太高的生活待遇,也不用发薪水,偷懒的话可以严惩,住的条件也不用那么讲究,生病的话可以不管他们。由于管理严格,他们干起活非常卖力,一个顶三个用。
话说回来,多数情况下,战俘都是一种负担;不过既然发生了战争,交战国就该遵守国际公约,好好安置、善待这些战俘,承担起应有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