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目前中国女乒最强三人组合是:
1、陈梦,1994年出生,现世界排名第一。去年乒乓球公开赛年终总决赛女单冠军,今年卡塔尔乒乓球公开赛女单冠军,应该是女子最强选手。缺点是比
中国女乒最强三人组,在球迷眼中应该是各有各的看法。我个人的观点是,从历届来看邓亚萍、王楠、张怡宁三位大满贯统治力最强,为“史上最强三人组”。而从现役球员来看的话,那我推崇刘诗雯、陈梦、孙颖莎三位女将。
速度型打法代表,刘诗雯成为一代“摆速女王”,日本队奉其为偶像。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刘诗雯应该是在女子球员中正、反手摆速最快的。早在“大魔王”张怡宁时代,有就采访问到张怡宁:“你觉得国家队中,谁的球最难打?”张怡宁的回答是:“应该是小枣刘诗雯。”
历经多次乒联改革,刘诗雯技术一直未于顶尖。刘诗雯、丁宁、李晓霞这批球员,经历了从小球到大球,从有机胶水到无机胶水以及无遮挡发球等多次的国际乒联改革。但这么多次的改革中,刘诗雯近台快速打法一直没有被淘汰。乒乓球技术中速度、旋转、力量三大要素,可以说刘诗雯在近台的速度上仍然占有优势。女子球员相持基本上是左来左打,右来右打,拼到最后就是相持的板数、功底。但刘诗雯在同样拥有多板进攻能力的前提下,正、反手的摆速更容易撕开角度,这让她在速度、落点上更容易先发制人。
这种打法由于快在先,变在前,几乎是在全程调动对手跑位、防守,因此刘诗雯在近30岁的年龄仍能在近台与年轻选手孙颖莎等对抗,并未完全落于下风。另外,从女乒的梯队建设而言,刘诗雯作为老将在比赛中的应变、调整以及经验等综合能力,还是要强于陈梦、孙颖莎等人,特别是2019年相继在世乒赛、世界杯夺冠,刘诗雯的大赛心理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突破。
刘诗雯速度型打法被日本模仿,平野视其为“女王”。要说日本队最爱模仿的中国队两个人,一个是邓亚萍,另一个就是刘诗雯。模仿邓亚萍者前有福原爱,后有伊藤美诚;而刘诗雯同样不高的身材,近台快速打法更是被日本队推崇倍至。像石川佳纯、平野美宇都是以速度为主,平野美宇更是视刘诗雯为从小的偶像。但模仿也仅限于模仿,中国队强大的相持功力是日本队望尘莫及的。石川从出道以来与刘诗雯交手13次,13次均以失利告终。刘诗雯的速度、力量以及线路变化还是石川、平野难以做到的。
力量型打法代表,陈梦高质量单板弧圈球,堪为当今女子第一人。
随着40+大球的使用,速度相对减弱的同时,对陈梦这种力量型打法也迎来绝好的上升时机。小球时代,陈梦这种偏于中远台的相持,与刘诗雯、郭跃等近台速度打法交手,往往是疲于左扑右防,难以加上旋转、质量。但大球时代,陈梦的机会真的来了。
李晓霞之后,陈梦将女子力量型打法发挥到极致。大满贯李晓霞有“李大锤”的称号,她的力量、旋转比一般女运动员也大一号。国乒女队更是戏称李晓霞为乒乓球队的“小威廉姆斯”。李晓霞之后,师妹陈梦也继承和发扬了力量的优势,将大球时代的力量、旋转、速度结合到最完美。伊藤美诚之所以在弹击陈梦的弧圈球时频频失误,就是因为陈梦的力量太大、质量太高,几乎接近于男子的拉球。这种高质量的单板弧圈球的反冲、反拉,让伊藤弹击的风险和难度都无限加大。因此,在与陈梦的4次交手中,伊藤都是败下阵来。
暴力型打法代表,孙颖莎新一代“小魔王”,可比当年樊振东出道。
女子技术男性化,是中国队一直在推行的改革方式。但真正将技术打到男子化的程度,孙颖莎、王曼昱等新生代可以说是最为接近的。
以暴制暴,孙颖莎代表当今女子技术发展潮流。孙颖莎的击球质量可以用暴力来形容,想当年小胖樊振东蛮不讲理的板板发力,以暴制暴迅速在男子乒坛建立起了自己的地位,而孙颖莎也有小胖当年的暴力击味道。与陈梦相比,孙颖莎的绝对力量没有陈梦大,但她的发力更集中,板板发力的衔接速度也更快,2019年孙颖莎在全锦赛上单板、团体上双杀陈梦,可以看出莎莎在速度上还是占有优势。与刘诗雯、丁宁等老运动员的台内搓、摆、劈等技术不同,孙颖莎在台内球的处理上,完全可以像樊振东、张本智和等男子球员那样暴拧。
在拉前冲弧圈球时,弧线更平更冲,发力偏于向前而不是向上,这样球也会更加暴力。央视解说杨影也曾提到:“孙颖莎应该是我见过的所有女子球员中,正手发力最好的。”不过,莎莎也跟樊振东问题类似,就是完全靠暴力击球来解决问题,实际上乒乓球的得分手段非常多,多一个节奏、落点、轻重力量的变化都会得分。樊振东近来的调整、变化也应该是莎莎今后应该学习的方向吧。
以上就是我心目现役球员中最强的三位,大家心里是哪三位呢?欢迎各位留言、评论,感谢关注!我是骑马寺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