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村里有两个人,一个是“装穷”的,一个是“露富”的,两个人都是在外面打工,只不过,一个人发了财,还有一个人没有发财。
我这里说的“装穷”和“露富”是要打上引号的,因为在我看
我们村里有两个人,一个是“装穷”的,一个是“露富”的,两个人都是在外面打工,只不过,一个人发了财,还有一个人没有发财。
我这里说的“装穷”和“露富”是要打上引号的,因为在我看来,“露富”的不是有钱人,而“装穷”的也不是真穷人。
就拿我们村里的两个人来说:
没有发到财的人叫辉伢子!
听他伢老倌说,辉伢子一直在上海那边打工,有一二十年了,村里人以为他赚了钱。
去年回家过年的时候我碰到他,听他的口气,说是当了什么老总,还开着一辆高级小车回家。逢人就装一百多块钱一包的和天下烟,还装着老板的样子夹着一个小包包,小包包里面时不时放着一两万块钱的红票票。
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快50岁了,却而今还打着光棍。这一点我就想不通。还有,他们家里的房子也还是二十年前的砖头房子,里外都没有粉刷过。
你说,这像是赚了钱的人么?
我看不像,反正我是不会相信的。
直到上个月有一天,辉伢子有没有钱的事终于穿了包,听队上喜欢串门的灰面砣说,这辉伢子过年开回来的车不是他自己的,是租的别个的车。
那他为什么要租别个的车呢?
我估计是辉伢子想证明什么,想在乡亲们面前露一手,只不过是装富。
所以,往往这些越是没什么经济实力的人,越是要在乡亲们面前露一手,好让乡亲们看的起自己。
这样做我认为不好,属于打肿脸充胖子,是一种自卑的表现。
再说说我们村另外一个“装穷”的人:
他叫宝子三爷,因他哥哥叫宝子,他在家排行老三,所以喊他叫宝子三爷。
这宝子三爷十五六岁就出去打工,在外闯荡世界多年,脑子灵便,信息广通,早在九十年代,他不晓得从哪里得来的信息,将我们家乡这边的一种黄泥巴土一车车拉到广东卖,只年把时间就赚到上百万,这种土卖得差不多了,没钱赚了,又将家乡这边的棕粑叶一车一车拉到广东卖,靠卖棕半粑叶,那几年又赚了好几百万。
从八九十年代至今二三十年,一直就在广东深圳发展,生意是越做越大,听说在深圳那边都是好几家公司的大老板。
都是听说的,具体怎么有钱,没有人晓得。
农村人嘛,差不多都是一个传一个,没有眼见为实。
但是,在2015年时,村里要干一件大事,打算修一个牌坊加一座风雨桥,找到政府拨款,没给拨,说是美丽工程,与村民基本生活无关。
这件事被宝子三爷听到了,他二话没说,就给村里捐款100万,说是这两样事,由他一个人包了,还说,钱不足他再拿。
就这样,我们村进村的牌坊和那座长12米,宽4米的风雨桥就是宝子三爷一人捐资120万修建的。
全体村民为了感谢他,特意将这座桥命名为“宝三风雨桥”,让后人铭记宝子三爷的功德。
在生活方面,宝子三爷却是个节俭的人,虽然他回家乡不多,每次回来,见他穿着打扮却极其普通;开的车子也是个二十几万的丰田车,他说这车省油;吸烟,我见到过,不是什么好烟,广东人喜欢吸的双喜,回到家乡跟乡亲们装烟也是这个双喜,自己也吸双喜。
有些不知情的人说,这宝子三爷是在装穷。
但我认为不是。
我认为,他这是低调,是保持了农村人的本来品质,我甚至还认为,这更是接地气的一种表现。
回到村里,乡亲们更愿意和他招呼,亲热的叫他宝子三爷。
不像有些人,没什么钱却装富,一副高高在上的架子,虽怕别人看不起他,这才是一种心虚的表现。
所以,对于农村打工的人,在外面发财了,回到家乡,最好不要特意的露富和装穷,是什么样子就什么样子,家乡人不会因为你装出来的样子而另眼相看。
农村有句老话,说:你装的好就好,装的不好,装出洋相了,讨咒!
对此,你怎么看?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