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把“唐诗”和“宋词”并称,这里的宋词的词是怎么来的?诗和词有什么不同呢?
唐诗和宋词都是源自诗歌。
诗歌是我国最早的文学创作形式。我国的祖先很早就重视诗歌创作,我
词原是唐代民间的通俗歌词。《云谣集》所收三十首曲子词即是代表,代表的是当时民间的俗文学。
到了北宋,这种歌词为士大夫所用,创作新词,作为交际和宴会妓女歌唱之词。《花间集》所收五百首即是代表,代表的是知识分子的俗文学。但这时的词仍接近口语,其地位不能与诗相提并论。
到了北宋中页,由于苏东坡的拓展,词才扩大了境界。黄庭坚为晏殊《小山词》作序,称其:嬉弄于乐府之余,而寓以诗人句法,清壮顿挫,能动摇人心。《宋史.乐志》记载:政和三年,以大晟府乐播之教坊,颁于天下,其旧乐悉禁。这时词才从俗曲正式上升为燕乐。
到了南宋,词渐渐脱离音乐,成了具有一定格律的诗体。与诗五.七律,五.七绝,排律一样,词有很多不同格律的词名,独立的词韵,对仗规定,并以词的大.小分为令.引.近.慢,单调,双调,还有独特的领字特点,文情与声情要求。这时的词才被正式称为近体乐府,成了与诗并瑰的文学形式。
综上,词的起源是明确的,但词的发展,完善时期则难以截然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