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对于提高自己的读书量,有两个方面,必不可少。一是需要一个有利的环境,二是需要自我的管理。
先说说一,有利环境,环境对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孟母三迁这样的故事不再赘述了。
我的做法就是——让家里到处都是书。
1.让书本在家里随处可见
客厅的沙发旁可以买一个边几,放随手可看的书籍,推荐轻松一点的读物,不要那种费脑子的书,比如报纸、杂志、小说等。
我家沙发旁边就有一个边几,通常放几本经典小说,累了坐在沙发上的时候,随手就可以拿一本看。
类似这样的:
还有我家的入门玄关处,那里放了一张换鞋的长凳子,侧面可以放下1~2本书,有时候准备出门了,另一半或者孩子还在磨蹭的时候,我自己已经换好鞋子的话,我就会坐在换鞋凳上翻翻杂志。
长这样的:
另外,卧室的床头柜也是放书的好地方,每天睡前看半小时~1小时书,是很好的习惯。这个地方建议放一些历史、哲学类的书,或者名家的散文、杂文作品,不建议看小说,因为会越看越兴奋,影响睡眠,看一些有深度的书,让大脑在睡前进行一下思考,有益身心。
类似这样的:
2.打造一间书房
对于家里有条件的人来说,最好能单独设置一间书房。这个房间里,要有一整面墙那么大的书柜,一张长方形的书桌,一张椅子,再加一张摇椅或躺椅,总之怎么样舒服就买怎么样的,坐得舒服了,看书才能看久一点。
还可以在墙上挂一些字画,陶冶性情的,或是提醒自己看书的名言警句。
除此之外,书房就不要放其他东西了,东西越多,你的心思越乱,书就越看不下去。
如果没有条件的话,就参照第1点的方法,让家里各个角落都有书,买一些小户型适用的简易书柜,放在家里最显眼的地方,提醒自己阅读的重要性。
3.从生活小习惯培养起
不管你从前怎么样,从现在起,给自己定下一个阅读的“制度”。
比如每天至少阅读30分钟、读书时手机关机或调成静音后放到远处、每个月读完几本书等。
如果家里有孩子,可以和孩子一起约定好读书的时间,父母和孩子同时进行,规定不得互相打扰,或者是其中一方看书的时候,另一方不得看电视或玩游戏,不能破坏阅读者的阅读环境。
从微小的习惯培养起。
“制度”标准不要一下子定得太高,因为如果达不到的话,积极性受挫,你就坚持不下去了,从低做起,三个月或半年调整一下“制度”的内容。
4.外出旅游、出差的时候带本书
如果嫌麻烦,可以在手机上下载各种读书的APP。
我自己用过觉得不错的有微信读书和kindle。
另外还有很多app可以听书,比如喜马拉雅、有书等,可以在你开车、坐车的时候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