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腊八节,农村有哪些习俗?你们那有什么不一样的习俗吗?

我的家乡过去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腊八日不吃霉,孩子老婆乱杵捶”。听了这句方言俗语,大家可能会一头雾水,会问怎么节日还吃“霉”呢,这“杵捶”是什么意思呀。十里不同乡,三里不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1-22 16:54:32

明天就是腊八节,农村的习俗就是喝腊八粥。我们这里腊八节的习俗和广大北方腊八节的习俗一样,这一天早上喝腊八粥。

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因为我国习俗将十二月称为腊月,所以十二月初八就习惯性地称为“腊八”。

“腊八”是腊月中的一个节日,也是我国汉族传统节日,主要流行于我国北方。由于在南方腊八很少有人提,也没有过腊八节的习惯,所以,腊八节可以说是典型的北方节日。

“腊八”节的主要习俗是“喝腊八粥”。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年以上了,因为关于腊八粥的最早文字记载在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

腊八粥就是五谷杂粮的混合物,再加入些大枣花生,熬制而成。

关于那些腊八粥的由来和传说,除了和佛祖,疫鬼,朱元璋,岳飞,秦始皇等有关之外,传说中和我们农民朋友们和生活最息息相关。

相传有一对老两口过日子,吃苦耐劳,持家节俭,省下一笔大家业,可惜宝贝儿子却不争气,娶个媳妇也不贤惠,很快就败光了家业。到了腊月初八这一天,小俩口冻饿交加,幸好有村人、邻居接济,煮了一锅大米、面块、豆子、蔬菜等混在一起的“杂合粥”。意思是:“吃顿杂合粥,教训记心头。”这顿粥让小俩口改掉了恶习,走上了正道,靠勤恳的劳动持家,日子一天天也好起来。民间流行腊八吃粥的风俗,就是人们为了以此教训警告后人而相传的。

除了以上这些传说,小时候爷爷奶奶还给我讲述了与腊八粥有关的另外一个说法。“腊八”是腊月初八,春节临近。旧社会贫富悬殊太大,出现两极分化,地主统治农村大量的土地,而耕种者没有土地,为了生存只能到地主家扛长工、打短工,进了腊月是农闲季节,地主为了节省粮食减少开资,就要给他家打工的长工、短工放假,放假的时日就定在腊月初八这一天,放假前要吃最后一顿饭,地主就让伙夫把所有米面罐里,所剩无几的米面掺和在一起,熬成了一锅稀粥,让长工们喝完这碗粥之后,卷着行李离开地主家,喝完腊八粥回到家,就可以和亲人们团聚,可以用在地主家里打工挣来的钱,置办些过春节所需要的东西,或者给父母妻儿老小置办些衣物。所以腊八这天是长工们,盼望已久的一天,也是一年中最高兴的一天。这一天也是长工的家里人盼望已久的一天,因为这一天后,亲人们可以团聚在一起,还能有钱置办年货和新衣。可以说“腊八”这一天是旧社会贫苦人盼望的一天,不是盼望喝“腊八粥”,而是盼望团聚,盼望一年中所带回的收获与喜悦。为了记住这个十分渴望而又美好的日子,到腊八这一天,穷苦的百姓都要早早做腊八粥,以示祝贺和铭记,久而久之 就形成腊八节喝腊八粥的习俗。我个人认为,说种说法比较贴切,让人们容易理解接受。这也就是“腊八粥”里有五谷杂粮的原因。

还有些地方,除了腊八粥,还有吃“腊八蒜”的,民间把在腊月初八这天用醋泡蒜的习俗,叫“腊八蒜”,要泡到初一吃饺子。然而有些不产或者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并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用各种果品、蔬菜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上全家人一起吃“腊八”面。

除了“腊八”粥和“腊八”面之外,还有的地方吃“腊八”饭,是用五种原料配合煮成,熟后加上一些糖,粥稠味香,喻意来年五谷丰登。

我家乡这里,腊八这天村民们都是吃“腊八”饭的,现在一切从简,都是直接蒸大米饭。关于腊八吃米饭,有一俗语说的是“腊八节,吃米饭,老天爷,真喜欢”。

有关“腊八”的节日谚语说“腊八,腊八,有的,腊八;所以说,不管是喝粥、吃面还是吃饭,都是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风俗习惯,无不表达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北方,还有“过了腊八就是年”和“吃过腊八饭就把年来办”之说,言外之意就是说,过了腊八,就意味着拉开了过年的序幕;过了腊八,过年的气氛就会一天赛过一天。作为我国传统的节日,“腊八”节应当被人们所铭记,特别是年轻一代的人,铭记祖先传下来的传统与智慧,保护好这个中华文化的传统符号。

这就是腊八节、腊八粥北方农村特有的习俗。

谢谢朋友们浏览!欢迎新老朋友留言交流关注!祝所有的朋友们,腊八节快乐!新年快乐!

缘分测试八字合婚测桃花运月老姻缘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