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和隋朝有极其相似的地方。
1.建国前都经过长时间的割据
2.第一任统治者都是雄才大略
3.继位者二世而亡,秦二世害了他大哥扶苏,隋炀帝害了也对他大哥痛下杀手。
公元220年
华夏历史进去公元六世纪后期,在经历了汉末至魏晋南北朝近四个世纪的混乱之后,终于在一位强人杨坚的铁腕和铁蹄之下,完成了九州大地的再次一统,并进而迅速进去大治之世,社会秩序、百姓生活、朝堂生态极速净化,杨坚也大有效仿当年秦皇嬴政的做法,给自己取年号开皇,也幻想着杨家一性能够百世万代一直把江山坐穿。
然而,历史惊人的相似,当年秦二世胡亥串通宦官,逼死大哥扶苏,截胡了皇位,结果二世而亡,杨广勾连父皇宠妃,陷害太子杨勇,虽荣登大宝,但也没能逃脱二世而亡的魔咒。那么大隋是缘何在盛世之处就急剧覆亡的呢?
首先,长期的乱世之后,虽民众向往和平,但往日的诸侯达贵仍无法抵制权利的诱惑。就如胡亥亡国后,西楚霸王项羽成为了天下霸主,天下看似平定,但新军阀、老贵族名义上尊项羽为共主,私下却个个暗流涌动,不久不仅刘邦来了个暗度陈仓,原失地诸侯赵、齐、韩等也纷纷开始蠢蠢欲动,结果动荡再起,直至刘邦平定旧贵、围灭项王。故而从大乱到大治虽是历史趋势,但也需要时间,等待旧的勋贵慢慢凋零,他们或老死,或作死。
其次,杨广虽有雄心壮志,但步伐迈的太大,掏空了国库、怨愤了民心。由于中学历史对杨广的定性,我们一直误认为杨广是个暴君、昏君,可其实杨广接手最高权力后,做了很多利千秋万代的举动。包括创科举,打破了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使普通学子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以及开运河,从而打通了南北两大大江大河的通道,使南北物资和文化有了交流的快速通道,这条运河现在还发挥着重要的运输作用;还有征高丽,虽然屡战屡败,并最终导致灭国,但征高丽,顺带将南北朝时期五胡中的重要一极——鲜卑的老巢清理一下也未必是个错误的决定。只是可惜他的步子迈的快了点,这些需要几代人上百年才能完成的事,他却自己扯大了。
最后,也是一个潜在的原因,虽然杨广任然重用关陇集团,但他相对疏远了同族的汉人,而是鲜卑的宇文一族,最终直接导致了其在南下途中被宇文化及谋害致死。
历史的魔咒多年后在宣武门被一位更英明神武的皇二代给打破了,虽然他们拥有近乎相同的上位史,但可能唐二代多吸取了一个前车之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