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就是每做一件事情都要考虑别人议论,怎么办?

古人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活于世,除了甘愿被“利”驱使而不知外,还往往会陷入“名”的枷锁。所谓的在乎别人的议论,站在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不就是在乎“名”吗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03 19:22:04

古人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活于世,除了甘愿被“利”驱使而不知外,还往往会陷入“名”的枷锁。所谓的在乎别人的议论,站在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不就是在乎“名”吗?在乎别人的评价,在乎自己的形象是否完美,在乎别人的言言语语。我们就如同戏台上的提线木偶一样,任人摆弄,只不过,“线”已经不是看得到的线了,而是看不见的、存在众人悠悠之口的“名”。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怎么思考才能改变这种心理活动呢?才能让自己活得轻松起来,从而去感知人生的美好与幸福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两点入手:

1、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我们之所以在乎别人的议论,是因为我们一

直不自信,认为自己的决策是不英明的、有欠缺的,没有别人的好。或者我们根本没有自己的想法,人云亦云,对于事情,没能够独立地思考,没能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从而步步受限,甚至依赖别人的想法。所以,我们第一步要先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认知和看法,这就是孔子所说的“智”,能够有明辨事物的能力。

2、要能够找到人生的意义:人生活在这个宇宙中,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

体,每个人的家庭环境、所处城市、身高体重、相貌财富等等截然不同。在不损害别人利益的前提下,应该要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意义。自己是唯一的,这个人生意义也应该是唯一的。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人生经历,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人生意义。别人的看法是别人人生意义的体现,我们有自己的人生意义,活出自己的人生意义,人生不是更精彩吗?

从《道德经》角度来看,我们之所以在乎别人的评价,是因为放不下的太

多,陷入了自己给自己设置的牢笼里面,做不到宠辱不惊。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大致这般意思。

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

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尚且六十方能做到耳顺,不在乎别人的是是非非,我们现在还很年轻,还需要多磨练自己的身心。在正确认识了这件事情后,建议你去考虑考虑修身养性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想法、

其实,冷静下来分析,有时候我们也应该听听别人的议论。所谓“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我们能够认真的去看待别人的评价,对于自己做事情有个参考和纠错意义,才能做出更合理的判断。但前提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心累。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修身养性的问题和方法,我们可以交流。立春已过,希

望你能早日摆脱这种想法,去“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