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的收入并不高,为什么报考的人越来越多?
前些年,我侄女高考之后填志愿,在谈到未来就业方向时,她态度坚决地说:“将来一不当教师,二不当公务员!”可大学还未毕业,她的想法就变了,
公务员的收入并不高,为什么报考的人越来越多?
前些年,我侄女高考之后填志愿,在谈到未来就业方向时,她态度坚决地说:“将来一不当教师,二不当公务员!”可大学还未毕业,她的想法就变了,说其实当公务员才是不错的选择。
之所以发生这个改变,是因为高中生社会阅历少,思想太单纯,不知道“天有多高,海有多深”。等进入大学后,才发现生活并不是书中所描绘的那样美好,也才知道当今就业压力有多大,更明白要找一个收入不差而且稳定的工作有多难。
如今报考公务员的人越来越多,要说原因主要有3个方面:
1.公务员只是工资不高,并非是收入不高,揭开表象,才知真相。
现在真正吃财政饭的,不外乎是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人员。咱们就以最具代表性的公务员和老师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从明面上来看,很多地方公务员的工资其实都没有教师高,但他们实际收入却比教师高出不少。
教师除了工资(包括绩效)以外,几乎就没有其它收入了。而公务员则不同,他们每个月都有交通补贴、出勤补助、高温补助、取暖补助、地区差别补助……仅这些补助,根据各地经济情况不一,就从小几千到上万不等。
至于工作时间,看起来公务员没有教师的寒暑假,但他们严格实行每天8小时,每周40小时的工作制度,超出部分则按《劳动法》享受数倍补助。而教师,尤其是中学教师,多数时候每天的实际工作时间都超出8小时,但超出部分是没有任何补助的。
而且公务员还享受各种假期,如:探亲假,年假等。就拿年假来说,公务员工作年限满1年不满5年休假3天;满5年不满10年休假7天;满10年不满20年休假10天;满20年不满30年休假15天;满30年及以上休假20天。
从以上种种可以看出,公务员的待遇之好,是大多数行业都无法比拟的。
2.公务员已经成为中国唯一的一个铁饭碗,受到青睐也是现实使然。
以前的铁饭碗有很多,包括老师、医生、文体和国企等行业,但现在这些铁饭碗都不存在了。
教师在实行聘任制的基础上,现在还推行了“县管校聘”,如果老师没有被聘,就会处于行业状态。而且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未来教师的岗位将面临更多更大的竞争和挑战;
卫生系统也早已实现了体制改革,医院开始实行自负盈亏,二甲及二甲以上的医院还好点,其它诸如乡镇一级的医务人员收入还是不高的。
国企就更不要说了,20、30年前如果是一名国企工人,不仅收入令人羡慕,而且找对象那也是优中选优。但现在随着改革的深入,大量国营单位消失或转制,即便现在尚存的国企,也都是自负盈亏。好多国企生意不好,工人每个月只有2000、3000元的收入,过着撑不死也饿不死的日子。
可见,公务员无论是社会地位还是实际收入,都比这些曾经的铁饭碗好出不要太多,并且成了当今唯一还闪着璀璨金光的“铁饭碗”。
3.“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失去其生存的土壤。
两千多年来,尤其是实行“科举制度”以来,几乎所有的读书人都是为“学而优则仕”而奋斗的。大家勤奋读书最终、最好的归宿就是谋得一官半职,这种思想即便到了现在,也还深深地烙印在人们心中。
当然,现实也是如此。如果你在某局工作,大家就会关注你是局长还是科长;如果你是教师,大家就会关注你是校长还是主任;如果你是企业,大家就会关注你是董事还是总监……不怪大家这么关心官职,大家去看看,现在无论官职是大是小,不管走到哪里都会得到迎前送后的待遇,不管在哪里吃饭也总会被众人敬酒,似乎官职在身就无形中高人一等。
众所周知,要当官,首先就要成为一名公务员,然而再从办事员、科员、科级、处级、司级、厅级……往上升迁。如果能力强、运气好,一朝遇到伯乐,就飞黄腾达、光宗耀祖,全家人也跟着沾光。
仅凭这一点,在就业难度越来越大的今天,就具有其它行业所无法比拟的优势,这也是很多大学生报考公务员的原因所在。
结束语:
越来越多的人报考公务员,这既有主观思想上的原因,也有客观现实方面的需求。当然,进入公务员序列有利也有弊。
利就不说了,其弊主要是受体制所限,条条框框太多。尤其是现在,随着我国党建和政务规范化的深入,对公务员的要求也越来越多、越来越高。
如果你性格太清高,活脱又好动,不愿受太多约束,不愿过“被别人安排的生活”,那报考公务员就要谨慎了。否则,迟早也会在“优胜劣汰”中出局。
大家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