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男子玩游戏年入30w,妻子却执意离婚。妻子:我像带儿子一样带他,他吃饭还要他妈夹菜、不夹不吃!母亲:他怎么舒服怎么过!
家住长沙的段芬女士给电视台打来电话,说儿媳去娘家6个月
34岁男子,大学毕业10年,有7年在玩游戏,却指责父母:没到60岁就不挣钱,天天在家看电视!10年间,相亲59次,没一次成功,他却要父母找原因,否则打骂父母。
潘杰就是这名34岁男子。
65岁的潘卓越是他的父亲,是一名退休老师,每月有4000多元退休工资。潘杰的母亲也已退休,同样有退休工资。
潘杰的第59次相亲又失败后,却要父母找原因,否则就会责骂父母。
而亲戚朋友们都对潘卓越夫妇说,潘杰有问题。
于是,潘卓越夫妇想到,带儿子潘杰去看医生。
无奈之下,他们寻求节目组帮忙。
父亲潘卓越:10年间,为儿子安排59次相亲都失败了。
记者见到潘卓越时,他正一脸尴尬地接听媒人的电话。电话那头,媒人委婉地表示,在与潘卓越的儿子接触几次后,女方拒绝继续来往。
潘卓越笑称,在儿子24岁时,他们就开始给儿子介绍对象。10年来,他请了将近20个媒人,每次儿子相亲,自己都把女方的名字写了下来,想看儿子到底要谈多少次恋爱才成功。没想到已经足足有59次,却还没成。
潘杰:“别管我!”“小心点你们!”
随后,潘卓越带着记者来到儿子潘杰实习的地方。
目前,潘杰正在跟表哥学测量。
表哥接到大家,说: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潘杰现在打游戏,很可能不会理睬你们。
大家见到潘杰,他确实就在打游戏。
潘卓越夫妇站在一边,劝他暂时先不玩,可他却气势汹汹,说“别管我!”“小心点你们!”
随后,他又继续专注地玩他的游戏,弯着腰,双眼死死地盯着电脑屏幕,表示必须要先打完BOSS,才有时间沟通。
潘卓越夫妇俩默默地站在一旁,等着。
记者靠近电脑,才发现屏幕上显示的只是普通的网页游戏。
而这个游戏,潘杰已经玩了20年了。
潘杰:跟女的也有关系,都要担责任,不可能我养你一辈子。
许久之后,潘杰终于玩完这局游戏 。
记者对潘杰说出他父母的诉求,因为他谈了50多次恋爱都没成功,想带他去看一下医生。
而潘杰并不想说起这50多次的恋爱经历(或者贴切地说是相亲经历),甚至不经意间对父母恶言相向。
他说:成家不是我一个人的事。
表哥:不是你一个人的事还是哪个的事?
潘杰:跟女的也有关系,都要担责任,不可能我养你一辈子。滚一边去!早点走!
记者:这么多次没谈成都是女方要求你养她们吗?
而潘杰没有作答,只是在狭小的房间内来回踱步,神情焦虑。
我30岁怎么了?我40岁怎么了?50岁又怎么了?!
许久之后,他背着包走了出去,潘卓越夫妇紧随着他,说要约见女方了解原因。
潘杰很不满,说:“我的事关你们什么事?!”
潘卓越夫妇:你都30多岁的人了。
潘杰:我30岁怎么了?我40岁怎么了?50岁又怎么了?!
潘母:你要活得舒服也要活得光彩,也要活得有成就感。
潘卓越:你口里说没关系,又天天在家里骂我们。你让我们了解女方的想法,现在又怪我们。
潘杰:之前叫你们去你们不去,现在谈崩了,你们又要去了解什么?!
潘杰竟对父亲说:你迟早要挨一顿打,想要少受伤,那你就要练一下(武功)。
记者看不下去了,说:怎么能对你父亲这个态度?
而一旁的潘卓越夫妇的表情耐人寻味:他们竟笑了。
记者不解。
潘母笑着解释:我笑他还叫他爸爸去练武功。
当潘卓越劝儿子要有一份事业,有一个家庭,潘杰恼羞成怒,反过来教训父母,并声称:我还没揍他们呢。
潘卓越夫妇并没有看得出有多生气。
这在记者看来也是不能理解的。
潘杰的表哥:不止父母宠爱,外婆和奶奶都对他极为宠爱。
表哥表示,潘杰除了打游戏的时间外,其他时间都在不停地走来走去。
而潘杰还说过,他不愿意谈恋爱,是因为担心女方会出轨。
这在他看来,潘杰极为不正常。
紧接着,表哥说起往事:小时候的潘杰,不止父母宠爱,外婆和奶奶都对他极为宠爱。并强调“他是最得宠的一个”。
而原因就是小时候的潘杰成绩很好,是家里的独子,又是所有孩子里唯一有城市户口的。
表哥觉得,就是这份独宠,成就了今天的潘杰。
如果潘杰真的患有心理问题,会是什么病呢?由于潘杰目前情绪不稳定,记者带着录像,找到了心理医生。
心理医生经过1个多小时对潘杰的了解,初步认为:潘杰有事就把责任往别人身上推,特别敏感,谨慎多疑,这些都属于偏执型人格。也因此,才导致他相亲59次都没有成功。
医生说,偏执型人格障碍是一种较为严重,并且治疗难度较大的心理类疾病。仅凭视频资料,还不能确定潘杰患上了这类疾病,必须祥实地调查了解潘杰以及家人的状况,才能最终确诊,并制订治疗方案。
潘母:初二前儿子成绩是学校排名前二。
记者再次赶往潘家,而潘卓越夫妇正在网吧寻找儿子。
潘杰身上带了手机,但潘杰很少接听父母的电话。当潘卓越夫妇想要找儿子,只能到附近的网吧找。这样的生活持续了将近20年。
在寻找无果后,潘卓越夫妇只有回家。
潘母说,家里的电脑是潘杰买的,一看到她就火冒三丈,因为这电脑就是用来打游戏的。
潘杰这些年间,虽没有固定工作,但零零散散存了一些钱,这些钱除了买电脑和零件,便再也不会为家里花一分钱。
潘母说,儿子甚至还怨自己没把她生得高大些,为此她内疚,因为她觉得自己太矮小了些。
丈夫在学校出了名的严格,但唯独对儿子缺少管教。她长期住在工厂里,夫妻俩一直分居两地。潘杰从小由外婆抚养长大。而少年时的潘杰曾是整个家族的骄傲:每年成绩在学校排名前二。
她说,在初三时,潘杰迷上网络游戏后,整个人的性情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高中3年沉迷游戏,则改变了他的一生。最后复读2年,他还是不珍惜,继续打游戏:打得不回家,1天就吃1餐饭,每天打到凌晨3点多。她们一喊,儿子就发火,就随他去了。
最后,潘杰只以400多分考上一所专科学校,毕业后始终没有找到如意的工作。
女方家长:他说结婚后要去当和尚。
找不到儿子,潘卓越决定,通过媒人,找儿子之前的女友了解情况。
媒人其实就是潘卓越的妹妹。她回忆,她亲眼目睹侄子打骂父母,在家里生气地来回踱步。
记者:你们为什么想要给他介绍对象?
媒人:看他娶了妻子后能不能转变。
随后,她带着潘卓越和记者一行人来到女方家。
女方并不在家。女方的母亲表示,潘杰在交往中,说一些奇怪的话,之后女儿就决定不跟他交往了。
潘卓越硬着头皮问儿子说了些什么?
“他说结婚后要去当和尚。”“那我女儿怎么敢嫁给你?”
潘卓越一脸尴尬。
潘杰:55岁时就内退了,却不出去工作,整天无所事事,每天除了看电视就是看电视。
第二天,潘杰对记者说,自己是个正常人,并没动手打过母亲,只是做些夸张的动作吓吓她。
也表示,父母要他成家立业,他是不愿意的,这样太辛苦。
对于和那59个女友分手的原因,他把所有责任推到父母身上。
说着,他说如果父母接受不了,完全可以搬出去住,眼不见心不烦。
而这套房子是他的父母买的唯一一套房子。
对于儿子的这种说法,潘卓越夫妇已经习以为常。
接着,潘杰指责父亲,“55岁时就内退了,却不出去工作,整天无所事事,每天除了看电视就是看电视,一直到现在65岁还是这样,看不完是吗?”
记者:你爸一把年纪了……
潘杰急着接话:一把年纪了,现在人跟过去人的观念不同,或多或少以自己为中心。
他认为不孝顺父母是年轻人的通病,他自己更不是什么异类。
潘杰:我完全冷血。
说话间,潘卓越拿出针来给妻子打针。原来潘母患有糖尿病,每天要打胰岛素2次。
而她另外还患有冠心病和血管瘤。
对此,潘杰的说法是:她这个人就是这样,命苦。
记者:这些病都不是小病,万一有一天……
话还没说完,潘杰就说:我完全冷血。
记者惊得发出一声“啊?”
潘母无奈又心酸:我们死了他都不会关心的。
记者试图用话语打动潘杰,而对潘杰毫无影响,说:“我不心疼,我就是这样一个人。”
在大家劝说下,潘杰同意到医院检查。
医院安排了精神科和心理科的医生为潘杰进行会诊。潘杰坐在医生和父母中间,始终埋着头专注地听着父母说话。
在长达1个小时的沟通后,医生对潘杰的成长状况有了全面了解。
针对潘杰在聊天中的反应,心理科医生单独和潘杰沟通起来。
医生:你说10年来你陆续上了将近4年班,每月2000多元,算下来将近也有10来万了。现在还有存款吗?
潘杰:秘密。
他说,这些钱是他准备给自己用的,不会管别人(父母)。
经询问,医生还得知,潘杰喜欢玩一个叫“M兽世界”的游戏,他在里面玩一个盗贼的角色,这个角色的特点是没有组织性。
随后,医生对潘卓越建议,潘杰做一次神经检测,以确定是否有器质性病变。同时,还需要做一份人格测量量表,以确定潘杰目前的病情。
可当潘卓越走出门口,却发现潘杰不见了。
他们怀疑儿子到哪里打游戏去了。
潘卓越无奈地说:他这个人就是这样的。
打电话不接,夫妇俩急得冒雨去寻找,却没有找到。
半个小时后,潘杰才终于回到医院。
随后,他根据医生要求做了检查。
根据人格指数表上的各项数值,医生诊断,潘杰所患的是偏执型人格障碍。表现为三观不正,有极强的不安全感,并认为自己管好自己就行了。这种疾病,一般于早年开始。
医生表示,此类人格一旦行成,即具有恒定性和不易改变性。由于潘杰伴有网瘾,病程较长,医生建议他入院治疗。
第二天,潘卓越又带儿子到另一家脑科医院,医生根据潘杰出手伤人,不负责任,没有追求等等表现,一样认定为偏执型人格障碍。医生认为,潘杰的病极可能跟网瘾有关,加上他本身比较内向而导致。
这名医生同样表示,这个病的治疗效果不是很好,如果有很焦虑,烦躁,可以用药物稳定情绪。还有就是需要进行心理治疗,让他意识到问题所在。
万一总打骂父母,生活没有规律,可以考虑住院治疗。
最终,潘卓越夫妇决定,让潘杰入院治疗。
潘杰就是我见过的被宠到无可救药的“巨婴”:30多岁的他,在家里玩游戏为主,竟想要上了年纪的父母出去挣钱;59次的“恋爱”都是父母安排的,不成功还怪罪父母,要父母找原因。
在这个视频的评论区,大家各抒己见,有一个高赞评论:说白了,就是被惯坏的。
十分认同。
从潘杰表哥的话语中,我们得知,潘杰小时候,因为是独子,学习成绩好,又是家里唯一是城市户口的孩子,所以,父母宠,奶奶和外婆也宠。
而“惯子如杀子,溺爱出逆子”,慢慢地,他变得没有规矩,没有边界,对父母不恭,自私自利,脾气暴躁。在初三接触游戏后,更加不可收拾。
视频中,潘杰在打游戏,做父母的就在一旁着打完为止,何尝不是溺爱?
儿子责骂父母,做父母的竟还笑,又何尝不是溺爱?
从10年来安排的59次相亲,又何尝不透露出溺爱?
有医生表示,过分溺爱孩子会有以下几种影响:
1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发育,造成了自私自利的性格。
2会让孩子做事懒散,没有积极性,纪律性。
3性格骄横,目中无人。
4可能会影响到身体素质,存在暴饮暴食,缺乏锻炼,比较懒惰等。
以上几点,潘杰可以说占得差不多了。
而他患的偏执性人格障碍,很不容易治疗。但愿通过住院治疗后,会有所改善吧。
通过这个故事,希望作为家长的朋友们引以为戒。我们要爱孩子,但切不要溺爱,否则,就是害他(她),同时也是害自己!
最后:
大家身边有被溺爱的孩子吗?现在怎么样了?欢迎评论区分享、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