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取经的玄奘,真如唐僧一样,一路妖魔鬼怪碎碎念经吗?

在《西游记》中,唐僧唐玄奘是十世修来的好人,为金蝉子转世,他心底善良、一心向佛,经观音菩萨指点而取求取真经,为了取的真经,不惧艰辛而历经磨难。他共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取经的路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2-24 17:12:33

1392年前29岁的玄奘法师,在没有得到唐朝官方允许的情况下,决然西行求法的。

安全保障,没有人瞩目于他,风雨沙尘,盗贼兵火,瘟疫疾病,历尽生死劫数,穿行110余国,在到达迦湿弥罗国时(今克什米尔),行程就已经13800余里。

在迎湿弥罗国,玄奘学习梵文经典,后又到达今巴基斯坦境内。一年里亲历四国,所到之处,都停留学习佛法。

就在边学习边前行的过程中,玄奘法师进入到了中印度。玄奘法师在那烂陀寺历时5年,备受优遇,并被选为通晓三藏的十德之一。

唐贞观十五年(641年),玄奘42岁,与戒日王会晤,并得到优渥礼遇。戒日王决定以玄奘为论主,在曲女城召开佛学辩论大会,在五印18个国王、3000个大小乘佛教学者和外道2000人参加。

当时玄奘讲论,任人问难,但无一人能予诘难。一时名震五印,并被大乘尊为“大乘天”,被小乘尊为“解脱天”。

戒日王又坚请玄奘参加5年一度、历时75天的无遮大会。

公元643年,玄奘准备启程回国,并将657部佛经带回中土大唐。

一直到了贞观十九年(645年)正月,玄奘回到长安。

当时唐太宗李世民正在洛阳指挥军队征伐辽东,听到玄奘法师的消息后,迫不及待的请玄奘法师到洛阳相见,

而且,从唐太宗到后来的唐高宗,都不同意玄奘法师离开长安去专职翻译佛经,两代皇帝,均希望玄奘法师能够脱下僧衣从政。

贞观十九年(645年),在唐太宗的支持下,玄奘在长安设立译经院, 参与译经的优秀学员来自全国以及东亚诸国。

他于长安弘福寺组织译场,开始译经,其后在大慈恩寺,北阙弘法院、玉华宫等处分别举行。译经讲法之余,玄奘还口授由弟子辩机执笔完成了著名的《大唐西域记》一书,全面记载了他游学异国的所见所闻,

玄奘在长安城内慈恩寺的西院筑五层塔,即大雁塔,用以贮藏自天竺携来的佛经与佛像。

唐麟德元年(664年)二月五日,玄奘法师于夜半圆寂,朝野百万人送葬,灵骨归葬白鹿原。

29岁走上取经之路,31岁到达天竺,离开中土17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体现了大乘佛法渡化众生的大无畏精神,

玄奘法师足迹遍布印度,影响远至日本、韩国以至全世界。

玄奘法师的思想与精神如今已是中国、亚洲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