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这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朝的一首民歌《木兰诗》里的一句话。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十二年,没被别人发现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这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朝的一首民歌《木兰诗》里的一句话。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十二年,没被别人发现是女儿身的原因。
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大家已经都很熟悉了,在非常熟悉的情况下,不禁要深究一下这个故事的真实性,钻一下牛角,一个女子代父从军在外十二年,与男兵同吃同住同作战,十二年啊!要说十天半月还说得过去,十二年,什么概念?战友们怎会发现不了她是女儿身?这让我们不能不怀疑故事的真实性,如果这只是个根本不存在的传说,那就没必再追究了,如果在历史上真的存在这件事,长期与男兵们在一起生活作战,吃穿住行,女人的特征、女人的生理、女人的言语等等不可能不暴露的,又怎能不被男兵们发现呢?我们知道,古代无论男女,头发都留得很长,女人想变成男人的发式,那是很容易的;古代士兵都是穿盔戴甲,衣裳在里面,不露肌肤,男女都穿着这样,也不易辨识;木兰身为女儿身,但因自己出身军人世家,从小练武,极有可能长相很像男子容貌,也就是假小子一类的女孩儿,让人辨不出男女;从《木兰诗》中“东市买俊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的情况看,木兰的父亲以前有军功,这次征他出征,极有可能是做军官或骑兵,木兰代父从军,作为军官或骑兵,一说是传令兵,由于兵种的特殊性,和普通士兵一起吃住的情况不多,也不易被发现;作为骑兵,古代在军阵中休息一般都是马不离鞍,身不卸甲,与战马同吃同住,以备紧急情况,单独休息一处的时间会更多;虽然如此在驻扎的大军营寨中,即使骑兵也会几个人共住一个营帐的,也许这时木兰都是和同乡人在一起,大家都知道木兰是女儿身,都为她保密,甚至会帮助木兰克服男女不便的尴尬处境;在长期的战争环境里,生存条件异常艰苦,山高谷深,风霜雨雪,缺衣少粮,枪刀剑戢,血肉橫飞,让男人变得更男人,让女人变得更不像女人,在熟悉的战争环境里,木兰就会更好地隐藏自己。
如果木兰代父从军故事属实,更说明自古以来,巾帼不让须眉,女人能顶半边天,男人能做的事,女人同样能做到。木兰从军,体现了木兰保家卫国的英勇气概,也表现了她孝敬父母的情怀,永远值得我们后人学习和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