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代父从军十二年无人识破,是不是她的身材长相声音都像男人?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这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朝的一首民歌《木兰诗》里的一句话。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十二年,没被别人发现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08 02:32:35

很多人对《木兰辞》这首北朝民歌都耳熟能详。《木兰辞》描写的是北魏和柔然国之间的战争。北魏和柔然本来都是鲜卑族,鲜卑族的一个部落跑到北方建立柔然国。和匈奴一样,谁都不愿意在苦寒之地长住,为了争夺生存空间,北魏和柔然开始了长达百年的战争。而《木兰辞》描写的战争发生在公元391年至402年这十二年的战争。

这在诗文中也有印证——“从军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那为何在这十二年的时间里,没有人发现花木兰是女儿身?

一、女性特征不明显。古代从军必须成人以后,女子及笄之年是十五,男子弱冠是18岁,木兰女扮男装参军,年龄至少是18岁。在我们今天,18岁的女孩,第二特征已经很明显了。而在古代由于连年战乱,在河北、河南一代的老百姓生活艰苦,营养缺乏导致女性的第二特征不明显。

为了对付柔然的侵扰,北魏皇帝规定每家出一位壮丁参军,可汗连下十二道命令,卷卷有爷名,怎奈父亲年迈,无法出征,自己没有兄长,下面还有年幼的妹妹和尚在襁褓的弟弟。无奈之下,木兰铤而走险,决定代父出征。

二、那在军营里面没有被发现自己是女儿身吗?

女扮男装,代父出征,本身就是欺君之罪。在军营里花木兰肯定是捂的严严实实。别人在河里洗澡,她肯定是不敢进去嗨,自己成夜深人静的时候偷偷的擦洗一下完事。上厕所、来例假的时候,也是自己偷偷的解决。再说,长期艰苦的军旅生活,导致内分泌紊乱,例假来的自然就少,这样又减少了暴露身份的机会。

常言道,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古代作战,为了增强战斗力,经常会把同乡、父子、同组兄弟编成一个作战单元。假如周围的人知道了木兰是女儿身也不会说出来,为啥?因为木兰的举动本就是欺君之罪,会株连九族,说出去了,自己也活不成。不如把这件事埋藏在心底,等到战争结束,或者万一木兰战死沙场。

而木兰凭借自己的机敏和战斗力,不仅活了下来,还立了军功。当时北魏皇帝肯定要赏赐她做官,让她做尚书郎,确切地说应该是兵部尚书郎。而花木兰再也不想过这种女扮男装的生活,心里只有一个目标——战争结束了回家团聚,过一个女孩子应该有的生活。

骑马千里归乡,卸下军装,进入自己的闺房,梳妆打扮几个小时之后,一位亭亭玉立的美女出现在众人面前,一举惊呆了众小伙伴。

北魏皇帝听说之后,下召花木兰入宫,想纳她为妃,木兰不从,自尽而死。忠烈之举,被后人敬仰。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