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打一顿后哭着可能就睡着了,背后的原因父母知道吗?
遇到孩子犯错,很多家长的解决方法往往就是打一顿,强势的家长打完还会让孩子在沙发旁边跪着,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的创
晚上10点多了,3岁多的小宝仍精神抖擞,瞪着两只虎灵灵的眼睛,让妈妈讲故事。妈妈讲了半天,口干舌燥,想用手机播放故事让小宝听,小宝却不乐意,非要听妈妈讲。妈妈又讲了几个,小宝仍无困意,嚷着还要听。旁边的爸爸被吵得睡不成,不耐烦了,厉声喝斥道:“睡觉,快睡觉。”小宝还在缠着妈妈:“再讲一个,再讲一个。”爸爸生气了,啪啪两巴掌,打在小宝屁股上,小宝顿时哇哇大哭起来……
妈妈把小宝抱在怀里,哄劝着,小宝哭着哭着就没有了声音。妈妈低头一看,哈,小家伙睡着了。妈妈把小宝轻轻放下,爸爸在一旁得意地说:“看,还是打着管用。一打就睡。”
这样的事情估计不少家长都经历过,孩子闹得很了,啪啪两巴掌,哭一会儿就睡着了,方法简单,效果显著。可是,这样真的对孩子好吗?会对孩子带来哪些伤害呢?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孩子为什么会哭着哭着就睡着。
1、哭累了自然就睡了
我们经常看到哭得满头大汗的孩子,哭是人类情绪中起伏最大的,而情绪剧烈波动就需要耗费更多的体力,孩子身心都投入进去自然会很累,出汗、困倦也就很正常了。有人说,大哭一小时相当于慢跑一小时,至少消耗660卡的热量,可见对体力消耗之多。孩子白天折腾一天,精力已没有那么旺盛,哭一会儿自然就会疲惫不堪,进入睡眠。
2、精神放松后就会犯困
我们经常有这样的体会,当你集中精力工作时,并不一定会觉得疲倦,但工作完成,精神放松下来,就会觉得精疲力尽,需要休息。
孩子哭泣后也是如此。通过哭泣发泄了情绪,精神得到了放松,加上哭泣过程中又消耗了体力,自然也就容易犯困,慢慢地就会睡着。
哭着睡觉对孩子又有什么伤害呢?
1、难过时睡觉,负面情绪会累积在心里
孩子带着伤心、难过的情绪睡觉,会产生“压抑激素”,把悲伤的情绪带到睡梦中。所以有些家长会发现,孩子会在半夜作噩梦或者突然大哭。一旦时间久了,形成习惯 ,即便大人不打孩子,孩子也有可能被噩梦惊醒。
同时,孩子睡觉时也是长身体的时候,睡眠不好就会降低生长激素的分泌,影响孩子的的身高发育。
2、伤害亲子关系
孩子晚上不想睡觉的原因很多,吃得太饱,睡前玩得太兴奋,白天睡得太多等等,还有就是他觉得和妈妈还没有玩够。就像开头的小宝一样,一直缠着妈妈讲故事,妈妈说从手机上给他放故事他都不乐意,非要听妈妈讲,原因就在于他认为自己和妈妈的“亲子时间”还不够,还不能结束。妈妈觉得自己已经陪小宝好长时间了,可在小宝看来,白天时,妈妈只是呆在他身边,心却没有放在他身上,只有晚上这段时间,才是真正的陪伴他。可爸爸妈妈却不能理解,反而训斥打骂他,时间久了,他就会对爸爸妈妈失去信任,再不敢向爸爸妈妈寻求关爱!
因此,我们以后如果再遇到孩子不想睡觉的情况,一定要先找到原因,不能简单粗暴的一打了事。
睡觉前,我们可以先让孩子做好准备工作,比如让他洗脸洗脚、刷牙等,给他马上要睡觉的心理暗示。并营造出一种睡觉氛围,放下手机,关掉电视,调暗灯光,让宝宝知道睡觉的时间到了。
并且要注意,晚上不要和孩子玩得太疯,让孩子太兴奋,这样孩子就会毫无困意,很难入睡。妈妈可以给宝宝讲故事、播放催眠曲等,帮助孩子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