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演义》中,张郃是曹魏阵营中最后的一抹亮色,张郃死后没多久,蜀汉阵营中的魏延也作乱被杀,从此《三国演义》再无精彩的打斗,很多朋友对后面的厮杀就不怎么关心了。如果说张
在赵云、张郃、魏延相继死去后,前期的超级猛将全部作古,《三国演义》进入了后20回的“姜维时代”。在整个大后期,蜀汉集团已经人才凋零,而曹魏集团却仍然人才济济!
那么在张郃死后,魏国后期还有哪些猛将呢?他们的武力怎么排名呢?
第8:孙礼。
曹睿射猎期间,林中忽然惊起一只猛虎,直奔到御驾前,“孙礼拔剑斩之”,因此功劳,孙礼被魏主封为上将。孙礼是曹真的心腹爱将,多次与郭淮并肩作战。
诸葛亮二次北伐期间,孙礼曾经向曹真献计,在粮车上装满硫磺、茅草之物,装作在祁山小道运粮,引诱蜀军前来截粮,然后再以火计攻之,但是被诸葛亮识破,孙礼也被马岱杀到狼狈而逃。
在北元渭桥之战中,孙礼曾经诈败弃营,引诱魏延、马岱追赶,然后与司马懿、郭淮三军汇合,最终将魏延二人杀败。
第7:王基。
王基应该是魏国最后一位猛将。在曹芳时代,王基受到司马懿的举荐;到了曹髦时代(司马家族夺权后),王基又受到司马师的器重。“淮南三叛”期间,王基参与全部镇压,表现神勇。诸葛诞在寿春造反后,东吴在文钦的向导下,派出了七万大军前去支援,而司马师建议曹髦御驾亲征,而镇南将军王基率担任正先锋。
魏、吴第一次交锋,王基出马迎战,吴国先锋官朱异、唐咨先后上前厮杀,均被王基三合杀败。
在寿春城沦陷后,诸葛诞突围被杀。东吴大将于诠赶来援助,却遭遇包围。王基招降,但于诠气愤地把头盔扔在地上,然后奋力向前与王基厮杀,但毕竟敌众我寡,“三十余合后,于诠气力不加”,被王基率众军所杀。
第6:郭淮。
汉中之战时,郭淮作为行军司马就登场了。张郃在瓦口关之战惨败后,被曹洪喝斩,但是郭淮极力劝阻曹洪,将张郃保了下来;夏侯渊在定军山战死后,郭淮又极力推举张郃代理主将,而张郃也顺利地收拾了烂摊子;可以说,郭淮真的是慧眼识珠。
在诸葛亮北伐时期,郭淮担任曹真的副将,屡次与蜀军交战,曾被张苞杀败并追击,不过张苞最终却意外坠落山涧中摔死。
到了司马懿掌权后,郭淮担任雍州刺史,受到司马懿的指派,前去剿灭夏侯霸。两军阵前,郭淮挺枪出马,与夏侯霸单挑,“战不十合,拨马而回”。郭淮称得上曹魏名将,但他的武力值却实在不敢恭维!
到了司马昭掌权时期,郭淮已经升任为征西将军,都督雍、凉诸军事。
铁笼山一战,姜维把司马昭围困在了山顶上,然后约羌王共同举事。郭淮率另一军率先镇压并策反了羌王,然后共同突击了姜维,让姜维在仓皇无备的情况下狼狈而逃,手中无枪、无箭,只有一副空弓。郭淮单骑追杀姜维,突发一箭,却被姜维顺手接箭,而姜维反身一箭,郭淮却被一箭爆头了!
第5:邓忠。
邓忠乃邓艾之子,是一位二十岁的悍勇小将。段谷之战,邓忠跟随邓艾战退了姜维,但双方未曾谋面。
长城鏖兵时,邓忠在阵前挺枪出马,并高叫“认得邓将军否?”姜维把他当成了邓艾,抖擞精神,与之单挑三四十合,不分胜负。邓忠的枪法在姜维面前丝毫不弱,近四十合仍然“无半点放闲”,姜维心急之下,只得诈败而走,在邓忠追赶时,反身一箭射去,但邓忠眼乖,轻松闪过。等姜维换弓取枪后,邓忠已经追到了眼前,并奋力刺去,姜维略显慌乱,急闪而过,“那枪从肋傍边过,被维挟住”。邓忠心惊,只好弃枪而走。
如果姜维不用险招,估计五十合也胜不了邓忠。
第4:夏侯霸。
夏侯霸乃夏侯渊之长子,“自幼习武,弓马娴熟”,是曹爽的心腹爱将。诸葛亮分兵五路出祁山时,司马懿在曹睿面前保举了夏侯霸,在与蜀汉的交锋期间,夏侯霸与其弟夏侯威曾经依计而行,击败了王平、张嶷。
平辽东,襄平之战,夏侯霸作为先锋官,与辽东第一上将卑衍单挑,战不数合,一刀斩卑衍于马下。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后,曹爽被夷灭三族,而夏侯霸作为曹爽的心腹,心生恐惧,而司马懿也假诏让他入京面圣,于是他立即反了。在郭淮前来征讨时,夏侯霸曾十合内杀败郭淮,但随后被郭淮、陈泰夹击而败,最终逃到了蜀国,受到刘禅的亲自迎接和殷勤厚待。
在姜维北伐期间,夏侯霸屡立战功,还曾经解救过被围困的姜维。洮阳之战,夏侯霸率五百士兵攻城,却中了邓艾之计,在城边吊桥上,全军惨遭乱箭射死。
第3:徐质。
徐质深受司马父子的赏识,司马懿称赞其勇武为“魏之猛将也”,而司马师也深知徐质英勇过人。在姜维兵出阳平关伐魏时,司马师拜徐质为辅国将军,担任先锋。徐质善使一柄开山大斧,很多人以为他是徐晃之子,其实并不是。
陇西之战,徐质数合击败廖化,又数合击败张翼,然后驱兵大进,掩杀蜀军三十余里。
姜维并没有与徐质单挑,而是问计于夏侯霸,“徐质甚勇,当以何策破之?”夏侯霸献出了运粮之计,而徐质果然中计。在抢劫木牛流马时,徐质突然遭遇埋伏,被廖化、张翼合力杀败,然后冒火突围而走,在人困马乏之际,姜维忽然从斜刺里杀出,徐质大惊无措,被姜维刺倒了坐骑。徐质翻身落马,姜维率军士一拥而上,将徐质乱刀砍死。
第2:邓艾。
邓艾是曹魏阵营中非常优秀的名将,也是姜维一生的苦手,在邓艾的阻击下,姜维多次劳而无功。邓艾目光远见、头脑清晰,具有极强的战略思维,经常能够料敌先知,甚至能够发动奇袭。邓艾上演的偷渡阴平一役,堪称中国战争史上的杰作。本文重点讨论邓艾的武力。
文钦讨司马,乐嘉城之战,在文鸯连夜踹营后,邓艾于黎明时分赶到,与文鸯单挑,双方酣战五十合,不分胜负。
但必须说明一点,文鸯折腾了一整夜,体力受损严重,而邓艾却五十合与之战平,由此可见,邓艾的武力明显不如文鸯。
邓艾于姜维多次交手,二人基本在伯仲之间。侯河之战,邓艾与姜维单挑,十余合战平;沓中之战,姜维连续杀败天水太守王颀、陇西太守牵弘,然后追杀二十余里,忽然遇到了邓艾,然后双方再次单挑十余合,仍然不分胜负。
理性分析,可能还是姜维的武力值略高一点点。其实,姜维后期的武力值衰退严重,如果是天水关的姜维,应该必胜邓艾。
第1:文鸯。
文鸯乃文钦之子,出道时年方十八。文钦本是魏将,后来不满司马家族的作为,起兵讨伐,兵败后逃往东吴。乐嘉城一战,文鸯单骑踹营,把司马师的眼珠都惊爆了,在厮杀一夜、酣战邓艾后,遭遇百员魏将的追击,然后五六次反身杀入敌阵中,枪挑、鞭打,斩杀了数十员魏将。文鸯的这次表现,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了,本文不再详细描述。
在诸葛诞讨伐司马昭期间,文钦三父子与东吴大军一同前往寿春城救援,几经厮杀后,文钦冲入寿春城,与诸葛诞困守城中。其实,文钦与诸葛诞一直互有嫌隙,双方互相厌恶,只是在特殊情况下,才并肩作战。城中缺粮后,文钦与诸葛诞因为军粮起了矛盾,而诸葛诞竟然找寻借口将文钦斩杀了!
文鸯与其弟文虎连夜从城墙跳下,向司马昭投降。
司马昭并没有追究文鸯踹营之罪,反而大度地接受了文鸯的请降,然后加官赐爵,让文鸯兄弟到寿春城下招降。城内众军看到文鸯都被赦免了,于是军心哗变,纷纷弃戈投降,于是司马昭听从了钟会的建议,让王基发起总攻,寿春城立即沦陷了,诸葛诞弃城而逃,被魏将胡奋斩杀于吊桥旁。
文鸯后来在西晋官高位显、立下天功,但是遭遇政变牵连,被贾南风夷灭三族,不过演义中并未提及此事。
除上述八人外,还有张虎、乐綝、陈泰等人。
张虎乃张辽之子,乐綝乃乐进之子。张虎、乐綝一般并肩作战,但遇到关兴、张苞却被杀到崩溃而逃,也曾被王平、马岱击败。在平定辽东期间,张虎、乐綝曾立下大功;在北元渭桥一战中,张虎、乐綝还取得局面性胜利,并乱箭射死了蜀将吴班。
陈泰乃陈群之子、郭淮副将,曾经与郭淮合力杀退夏侯霸,在铁笼山之战中,曾经被姜维三合大败。郭淮死后,陈泰升任为魏国西方主帅,与其部下邓艾结成了忘年之交。陈泰忠诚,在曹髦惨遭贾充、成济弑君后,陈泰曾经建议处斩贾充,但司马昭并不舍得,只是拿成济当了替罪羊。
其实,王基、邓忠、徐质等人,只是武力较强而已,而邓艾、郭淮才是真正的名将,至于文鸯,在曹魏时代,并没有过于突出的军事战绩。
最后补充一句,除了邓艾、郭淮等人,王凌、毌丘俭、诸葛诞、钟会,还有早逝的郝昭,都是名副其实的魏之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