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小国耳,名将唯羽”,那当时评判名将的标准是什么?按照魏国群臣的标准三国又有哪些人可称名将?

谢邀,我是以史为鉴。
首先说作为一名将领,最大的评判标准就是胜利!就是来自敌对者的恐惧!古今中外该莫能例外。
之所以魏书中群臣评价蜀国是小国,名将只有关羽,最大的原因是魏国刚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24 13:34:21

蜀小国耳,名将唯羽--这句话出自《三国志》魏书十四 

程郭董刘蒋复刘传黄初元年,以晔为侍中,赐爵关内侯。诏问群臣令料刘备当为关羽出报吴不。众议咸云:“蜀,小国耳,名将唯羽。羽死军破,国内忧惧,制无缘复出”

这句话在书中是魏国群臣说的,其实我觉得到是作者陈寿的看法。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名将标准

我认为名将应该具备两个标准,我们把两个字分开来看,

首先你得先为将

文人墨客、贩夫走卒肯定不能叫做将,啥样的人可以叫做将军呢?

《孙子兵法·计篇》云:“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意思就是说做将军的人必须具备多谋善断、赏罚有信、爱护士卒、勇敢坚定、明法审令五项标准。并且还要有辉煌的战绩,你总是打败仗要不就是早早战死,要不就是没有机会参加大的战役场面,也不会有足够成长历练的机会,也不会符合孙子所描述的基本标准。所以做为名将中的将军首要条件得是自身素质过硬,能打胜仗。

其次你得有名

何为名?就是名气,意思是在社会上、群众中的威望,得让大家知道你,敬仰你。所以你打了胜仗还得是大的胜仗,这样呢你的阵营和对手才会记住你,给你宣传。那么这个将军的德行就非常重要,如果可以广泛宣传作为榜样刘芳后事,那么他必须有很好的德行,得有宣传点。比如忠义、智勇、仁德等,得有复核特性,只是勇猛或者愚忠肯定是不行的。

所以名将需要具备优越的自身素质,有很好的事业(跟对人很重要),并且有可以宣传的特质,复核时代的主流思想道德标准,这才能流传后世,大家才能将他认知为名将。

魏国标准中的名将

魏国群臣说这句话是在黄初元年(即公元220年),距离“襄樊之战”不久,关羽被东吴所杀,曹魏君臣议论刘备会不会出兵攻打东吴,大多都认为蜀汉就关羽最有名的将领,关羽战死对蜀汉损失巨大,也严重打击了蜀汉的信息,另他们心生畏惧,所以刘备不敢出兵伐吴。为什么他们会这么说呢,因为在这个时期蜀汉的其它将领还没有完全的展现出来,只收关羽和张飞两将与曹魏接触比较多,关羽在文韬治军方面又强于张飞,所以他们二选一认为关羽才是唯一的名将。那么按照当时时点的标准,他们眼中的名将会有谁呢?我们分析一下。

首先议论这件事情发生在公元220年,那么这时候如果需要让曹魏诸臣认定为名将者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在220年之前就可以独立率领军队作为主帅,有突出的战绩,并且还在世

2.与曹魏有深入交互或是战争经历,即他们自己的将领或者战胜过他们的将领

符合这些条件的将领,我们分阵营统计一下:

蜀汉

关羽蜀汉他们说的很清楚了,这个时间点他们只认为关羽一人可称名将。

东吴

自古江东多才俊,东吴的将领辈出,按《三国志》集数的排序为:程普、黄盖、韩当、蒋钦、周泰、陈武、董袭、甘宁、凌统、徐盛、潘璋、丁奉。其中在220年已有赫赫战功,为曹魏熟知并且在世的将领为:

韩当:善骑射,膂力过人,随孙坚四处征伐,数次冒险犯难,攻陷敌人、擒拿俘虏,是东吴的主力干将,官至昭武将军、冠军太守,加都督称号,封爵石城侯。

周泰:东吴拜将后从征刘繇、严白虎、王朗等人,数有战功。多次于战乱当中救孙权命,身上受伤几十处,号称“打不死的周泰”,孙权为表其功,赐他青罗伞盖。

甘宁:少年有为,破黄祖据楚关,攻曹仁取夷陵,镇益阳拒关羽,守西陵获朱光,百骑偷袭曹营,智勇双全,战功显赫,仗义疏财,深得士卒拥戴

潘璋:东吴核心将领,关羽失荆州后,潘璋与朱然率部拦截关羽,其部将马忠生擒关羽、关平等人,最终把关羽送上黄泉。

曹魏

徐晃:在曹魏功勋卓越,参与官渡之战、白狼山之战、南郡之战、关中征伐、夏侯渊平凉州之战、汉中之战等几次重大战役,樊城之战中徐晃作为曹仁的援军击败关羽。

张辽: 随曹操转战南北,劝降昌豨,河北攻袁氏,白狼山斩杀乌桓单于蹋顿,驱逐辽东大将柳毅,平定新军叛乱,天柱山击灭陈兰、梅成。此后,长期镇守合肥,深为孙权忌惮。

许褚:曹操称之为虎候,主要负责曹操的护卫工作,官渡之战时发现欲谋害曹操者,将刺客全部杀掉。渭南之战度水救曹操,阵前逼退马超。

张郃:随曹操攻乌桓、破马超、降张鲁,屡建战功。继与都护将军夏侯渊留守汉中,后驻守陈仓防御刘备。

三国百年动荡,军阀割据,名将辈出,在短暂的时间内发生了太多精彩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所以才被后事津津乐道。

你们有何不同看法,欢迎讨论。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