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头号间谍,杜勒斯,是美国中央情报局历任局长中最牛逼的一位。
他常常喜欢说的一句话是:“我是一名间谍,而不是官僚主义者,文件让别人去签吧,我的工作是如何得到文件。”
家
美国头号间谍,杜勒斯,是美国中央情报局历任局长中最牛逼的一位。
他常常喜欢说的一句话是:“我是一名间谍,而不是官僚主义者,文件让别人去签吧,我的工作是如何得到文件。”
家族的传统和艾伦·杜勒斯早年形成的外交间谍才能,使他有了“情报界的莫扎特”的称号,杜勒斯天生就是一个干间谍的材料,他老谋深算、随机应变的本领让他在间谍界如鱼得水。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杜勒斯先后在印度、中国、日本等国家进行了工作。后来在维也纳的美国大使馆工作,为了促使奥地利早日脱离德国,而与反对派展开了秘密斗争;一年之后,他又被派往瑞士,负责在巴尔干地区建立情报站。
一战后,与其兄一起以美国代表团顾问的身分出席了凡尔赛会议;后出任了美国驻柏林第一任大使的参赞,他从柏林被调往伊斯坦布尔,然后又重回华盛顿,被任命为国务院近东事务科科长。
时势造英雄,这句话同样适用在美国的头号间谍杜勒斯身上。
1941年6月,德军用不到40天地的时间拿下法国后,一边吊打着英国,一面又转而进攻苏联,根据美国的国家战略,在欧洲绝不能允许德国一家独大,为了做好自己“民主国家的兵工厂”的角色,此时对德的情报战必须升级加强。
1941年7月,杜勒斯放弃了律师的工作,正式加入了新组建的美国战略情报局(此即后来的中情局的前身,此时的负责人为多诺万)。其时,该机构主要任务就是为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提供战时情报。
第二年,他以\"美国驻瑞士大使特别助理\"的身份被派到瑞士设立工作站,主要目的就是负责对德国进行渗透。此时,杜勒斯有了一个全新的代号110,并由此开始了正式的特工生涯。
在到瑞士之前,当时的中情局大佬多诺万就交代过:德国内部存在一股反对希特勒的地下势力,应伺机与他们建立联系。 1943年8月,杜勒斯与一个名叫弗里茨·科尔比的反希特勒的德国外交官弗里茨·科尔比接上了头,并从这个渠道获得了大量的情报。
由于这个外交官是主动找上门来的,为了打消疑虑,当晚杜勒斯与之相会提出的第一问题就是:“我们怎么相信你?怎么知道你不是德国情报机构派来的奸细?”对方的证明方式也很直白:“很简单。如果我是一个奸细,那我们为什么带上这186份文件,而不是两三份?” 通过对这186份文件的分析,里面有德国外交部长约阿希姆·冯·里宾特洛甫谈话的备忘录,德国潜艇与日本潜艇会合的地点,德军谍报局设在葡萄牙某港口的谍报网情况(这个谍报网专门监视盟军运输船队的动向)等等,件件都是绝密的文件。
因为恨透了纳粹主义,这位德国外交官说,如果你们需要,我愿意定期提供给美国政府。
此后,杜勒斯通过与德国外交官科尔比的联络,获得了大量的德军机密文件,还挖到了英国驻土耳其大使馆被一个名叫\"西塞罗\"的德国间谍渗透的情报。
1944年3月,战略情报局突然需要一些有关日本的政治、军事情报,由于其情报重点一直放在欧洲,只好求助于伯尔尼情报站,看杜勒斯能不能及时与科尔比联系上。
杜勒斯略施小计,给科尔比发一张明信片:“亲爱的朋友,也许你还记得我的小儿子。他的生日马上就要到了,我想为他准备一些日本玩具。你能不能在柏林帮我找一些?”
不久,科尔比果然出现在杜勒斯面前,带来了大量缩微胶片,里面包括日本海军舰队的战斗序列,德国间谍从东京发回的有关日本政治、经济形势的估计等情报。杜勒斯兴奋地致电华盛顿:“伍德带来了两百份以上价值极高的复活节礼物。” 在瑞士,杜勒斯的情报工作如鱼得水。
德国驻伯尔尼领事馆副领事汉斯·吉斯维乌斯在结识了杜勒斯后,借机跟杜说,自己可以列出一个愿意看到希特勒死去的德国将军的名单,并帮助你与他们取得联系,但这些人一旦政变开始,罗斯福总统和美国政府要对政变表示支持。
见杜勒斯显得有些犹豫,吉斯维乌斯拿出一份被德国人破译的杜勒斯发往华盛顿和伦敦的一份密电,念给他听,杜勒斯相信了勒吉斯维乌斯。但杜勒斯没有更换已经被破译的密码,反而用它来欺骗德国人。
也就是从此开始,杜勒斯通过吉斯维乌斯,与德军高层中反希特勒的组织“黑色乐队”及该组织的精神领袖、德军前总参谋长路德维希·贝克建立了联系,并不断地将他们反希特勒的情报报告给华盛顿。
1944年4月初,吉斯维乌斯带来了贝克口信:准备起事干掉希特勒,希望盟国方面予以承认。7日杜勒斯将此事致电华盛顿,不久后德军谍报局的信使来到瑞士,带来了\"黑色乐队\"暗杀希特勒的全部计划。 7月20日,贝克组织的行动袭击勒希特勒的司令部,但只受了轻伤,而政贝克因为政变失败自尽,实施暗杀行动的克劳斯·冯·施道芬贝格上校被行刑队处决。尽管政变失败,但对杜勒斯来说,无疑是他在情报上的一个重大胜利。
1945年初,战局已经十分明朗。希特勒的心腹爱将党卫军意大利战线负责人卡尔·沃尔夫将军的两位代表找到杜勒斯谈和,面对这样的来访,杜勒斯用“释放落在盖世太保手中的两位意大利游击队重要人物帕里和乌斯米安尼"的条件来考验对方的诚意。
几天后,两位游击队领导人被送到杜勒斯处,沃尔夫不日也来到瑞士,要与杜勒斯就投降问题直接谈判,双方接触之后,投降事宜启动。在沃尔夫不断的通过系列行动表达诚意,加上杜勒斯在英美两国高层的斡旋,盟国接受勒沃尔夫的投降要求。
1945年5月6日,杜勒斯被召到艾森豪威尔设在法国的前线指挥部,出席德军的投降仪式。 战争终于结束了,对杜勒斯来说,被称为“日出行动”的行动,成了他生命中的一项创举。
二战结束后,战略情报局解散。1945年底,杜勒斯被选为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主任。
1953年1月20日艾森豪威尔就任总统,四天后即任命杜勒斯出任中情局主任。这年,杜勒斯正好60岁。从1953年到1961年,杜勒斯经历了艾森豪威尔两届政府,接着又被肯尼迪政府留用。如果再加上他在杜鲁门政府时期的副局长生涯,那么,他在中情局任职竟长达十年之久,这是中情局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局长。
在他上任中情局局长以来,他还干了几件轰轰烈烈的大事。
在与政治扇动家麦卡锡有过几次对阵,在数次击退他的攻击后,让美国联邦政府其他机构的官员受到鼓舞,他们再也不把麦卡锡的传票看在眼中,从此很多官员对麦卡锡不再那么顺从,到1954年,麦卡锡彻底垮了台。
1955年,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了亚非国家首脑会议,苏加诺成了第三世界的一面旗帜。但在在华盛顿眼里,苏加诺站错勒队。接着杜勒斯采取了系列插手印尼政局的行动,不过皆以失败而告终。
1961年,杜勒斯又试图扼杀古巴,唆使近千名流亡者入侵古巴猪湾,可没想到反而引火烧身。 这一行动的失败,直接导致杜勒斯的倒台。
作为肯尼迪的替罪羊,杜勒斯得到勒一枚勋章一条狗和一张辞退书,进入勒寂寞的晚年。
有意思的是,一生游走在刀尖上的杜勒斯,他既非死于暗杀,也非葬身沙场,而是意外地死于亚洲型流感而引法的肺部并发症,1969年他默默地与人世长别了。
据说,在华盛顿长老会教堂为他举行的悼念仪式上,有人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要是天使稍不留神让艾伦·杜勒斯混进天堂,那他肯定会杀掉一批安琪儿,甚至还会暗害几个大天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