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五子良将”后代们的表现如何?

曹魏的“五子良将”,可是早期跟随曹操南征北战,立下赫赫功绩的大将。所以,可以说曹魏的建立,离不开这五个人在军事上贡献,同时,曹操为曹魏政权奠定基础的过程等于也是五子良将建功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5-09 10:52:42

曹魏的“五子良将”,可是早期跟随曹操南征北战,立下赫赫功绩的大将。所以,可以说曹魏的建立,离不开这五个人在军事上贡献,同时,曹操为曹魏政权奠定基础的过程等于也是五子良将建功立业的过程,还能亏待了他们的后人?也许正是因为如此,五子后人少了一些雄心和英雄气,这也是自然。当然,这是指五子良将之后的二,三代之内,谁知道五子的后人可能在后世建立什么大功绩,又因为各种原因,是否五子后人而不为人所知呢?五子良将军事才华各有独到之处,他们的后人也是命运各异吧。

张辽

张辽,原来是汉武帝时“马邑之谋”的聂壹之后,算是有个出名的祖先,又出身在雁门边关,武艺过人。张辽加入曹营,单单威震逍遥津一战就可成为难于逾越的代表作了。曹丕继位后,对功臣大加封赏,封张辽兄长张汎和一子为列侯。曹丕登基,又封张辽晋阳侯,增邑千户,并二千六百户,即便后人不做事,已经吃不完了。后来,曹丕想起合肥之战,又封一子为关内侯。张辽去世后,儿子张虎嗣,张虎之后儿子张统嗣。

张虎当过偏将军,这个职务通常也是曹魏将领的升迁之路,可惜再无张虎记载,可见其能力大不如张辽。值得一提的是张统,根据《资治通鉴晋纪十》记载,辽东张统据乐浪,带方二郡,归附了前燕慕容廆。后来,慕容廆派张统击败了高句丽大将如奴子。有一派认为,张统就是张辽孙子,张虎之子,但是大飞熊查了好久,没有查到相关史料,只能存疑。如果辽东张统身份确实,那么还真有些张辽遗风。

乐进。

乐进是最早加入曹营的五子,先战先登,攻无不克。曹操时,乐进就有一千七百户的封邑,以进有功,又分出五百户,一子为列侯。儿子乐綝有父风,官至扬州刺史,司马氏控制下的曹魏东线军区第二把手,但却被一把手诸葛诞掩杀了。究其原因,应该不是乐綝本事不行(有父风),而是东线反司马氏的势力太强。

于禁。

于禁如果不变节,很有可能是五子良将之首,配享太庙根本不成问题,论行军打仗的能力以及个人威信,绝对是顶尖的。可惜,水淹七军,于禁的运气太差了,虽然后来曹丕讽刺于禁,导致他羞怒而死,但是儿子于圭还是继承了爵位。但是,那个讲究忠诚的时代,哪怕于圭能力很强,估计受于禁影响,表现的机会不会太多了。

张郃。

张郃是五子中活得最长的,也是中后期是让蜀汉最忌惮的大将,同时也是司马懿忌讳的大将之一。特别在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期间,司马懿和张郃多次因为战术问题而争执,虽然司马懿地位高,但是论资历恐怕要比张郃逊一筹了。所以,以他们之间的恩怨和司马懿掌权的野心,极有可能就是害死张郃的元凶(强迫张郃追击诸葛亮)。张郃一死,郭淮便成了西北军区最具实力的将领,也是司马懿最重要的外援。

张郃去世,魏明帝对他的待遇还是不错的,分张郃的封邑(有五千三百户),分给四子为列侯,又赐小儿子为关内侯,接替张郃的儿子叫张雄,后不见记载。所以,张郃的儿子虽然多,也不能说他们就没有能力,可惜有司马氏掌权,会让他们抬头吗。

徐晃。

徐晃,襄樊之战打败关羽,解了于禁没有解开的樊城,活跃得时间也很长,仅次张郃,还曾经和司马懿在襄阳抵抗诸葛瑾。徐晃去世后,并封邑三千一百户,由徐盖继嗣但是此后没有徐盖的记载。司马懿应该不会打压徐晃的后人,个人认为徐盖没有表现的原因,应该和徐晃个人有关。

因为,徐晃以治军严谨出名,别的军营会为了看曹操弄得队列混乱,就徐晃的整整齐齐,可见治军之严格。而且,徐晃对自己更严格,平时都是保持着艰苦朴素的风格。也许正是因为徐晃这种严厉,让徐盖不适应,导致学无所成。除此外,也有可能徐盖本身就是“官二代”的原因吧。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