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超的遗书中为什么称呼曹操为孟德,不称呼曹贼?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豹眼专门查阅了《三国志·蜀书·马超传》,记载马超的遗书的确是称呼曹操为孟德。
但根据豹眼的理解,这并非是对曹操的尊称,更像是贬低,但比曹贼好一些。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2-28 01:11:08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豹眼专门查阅了《三国志·蜀书·马超传》,记载马超的遗书的确是称呼曹操为孟德。

但根据豹眼的理解,这并非是对曹操的尊称,更像是贬低,但比曹贼好一些。

古人取名字及称呼,的确很复杂、很讲究,不同于今天。

无论男女,古人出生后都会取一个名。男子二十岁称为弱冠,戴上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女子十五岁行及笄礼,表示成年,可以嫁人。之后,就不便直呼其名。

因此,需要在本名之外另取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行。彼此之间不再称呼其名,而只称呼其字,一般也是长辈对后辈或平辈之间对其称呼。

古人的名与字,往往取自古书古典,其意相同或相辅。如,曹操字孟德,《荀子》有“夫是之谓德操”之句,操与德是相辅相成的。

古人还习惯在名与字之前,加上伯(孟)、仲、叔、季等以表兄弟长幼,用来表示在家族中的行辈,如孟德的孟,就表示是家中的老大。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和名相表里的,因此也称作表字。

《礼记·檀弓上》说:“幼名、冠字,周道也。”就是说,小时候称呼名,弱冠后称呼字,这是周朝一般的称谓方式。

古人自谦一般是称自己的名,如曹操、刘备上表时一般说臣操、臣备如何,以示对皇帝陛下的尊敬。

但马超对曹操称呼孟德,是不合适的。

马超(176--222年)在年龄上,比曹操(155--220年)小很多,差了二十几岁。而且曹操与马超之父马腾同朝为官,而且地位很高,对马超来说,曹操就是长辈。

后辈对长辈,既不能呼名,也不能称字,这是一般的规矩。就是今天也是如此,否则就是没有礼貌。

古人更加讲究这个,晚辈对长辈直呼其名、字,不仅是不尊重,而且显得极没教养。

作为世家大族的马超,不管多么不仁不义,但起码的礼仪应该是懂的。

出现这个问题,可能有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曹操被刘备称作汉贼,又是最大的仇敌。马超临死,请求刘备关照其弟马岱,不方便称呼曹操为曹公,丞相、魏王,直呼曹操似乎太显得没有教养,退而取其次,称呼孟德。虽然也不尊重,有贬低的意思,但还说得过去。

这是最可能的结果。

第二,考虑到马超与曹操有杀父之仇,又是刘备的仇敌,也可能马超直呼其名或者汉贼。但由于蜀汉史官空缺,史料缺失,陈寿在记载马超这一上书时,为了尊重曹操,做了修改。

但这个可能性较小,作为严谨的史学家,陈寿不太会做这样的事,否则其修撰的史书就不是信史了。这一点上,陈寿没必要替马超隐瞒,也不会就此为曹操隐讳。

第三,马超临死,或许认识到马腾被杀、被夷灭三族,责任并不完全在曹操。一直把曹操看做汉贼,视刘备为仁德之人,结果刘备跟曹操一样,都成了汉贼。本指望依附刘备成就大业,替父报仇,却始终不能如愿,最终郁闷而死。

对曹操的称谓,看出马超对刘备的失望,也看出马超对曹操已经没有了原来那么大的仇恨,给与曹操适度的尊重。

因此,在豹眼看来,字是长辈对后辈及平辈之间的尊称,但后辈称呼其字,就是贬低之意,而非尊敬。由于有求于刘备,不便对曹操称谓太过尊敬,因而直呼曹操为孟德,也就在情理之中。

纵观汉末三国,有几人有资格称呼曹操为孟德,又有几人称呼过曹操为孟德?

马超是没有资格如此称呼曹操的,但也是迫于无奈。寄人篱下,有求于人,不得已而为之。“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是也。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值得仔细品味,题主提出这个问题,的确是上心了。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