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被电视剧里那些脑洞大开的剧情给唬住了,真实世界中的重装空投哪有那么容易
重装空投是一项风险很高的技术,它的风险水平要远超出普通的人员伞降。有记载的重装空投吨位最重
别被电视剧里那些脑洞大开的剧情给唬住了,真实世界中的重装空投哪有那么容易
重装空投是一项风险很高的技术,它的风险水平要远超出普通的人员伞降。有记载的重装空投吨位最重的也就只有30吨左右,还不是着陆而是起飞。(美国利用C5运输机投放空射型的民兵3弹道导弹)重装空投最大的难点在于对着陆速度的控制,着陆速度不能太高,速度太快形同坠毁装备直接报废,而降落伞的面积又有限不可能做到无限大,必须依靠其他的技术降低着落速度。
为啥降落伞不能做大
一般来说,空降1公斤重的物体,大致需要0.5平方米左右的降落伞面积。一名伞兵携带各种装备大致重量在100公斤左右,大概50-60平方米的降落伞就能保证安全。但重装空投的物品以吨来计算,如果仅使用降落伞的话,不说能不能实现,那面积就大得吓人。比如《陆战之王》中的96A坦克,战斗全重40吨左右,如果以40吨计算的话(空投系统也有重量,在这里忽略了)光降落伞就需要20000平米,大概相当于3个标准足球场面积大小。想象一下3个足球场大小的降落伞从天而降,那画面。。。不说别的,在战场上这么显眼的目标不打你打谁。
其次,这么大的降落伞在展开时巨大的冲击力怎么承担?想一下,一个40吨重的物体,从自由落体运动突然被减速,那巨大的冲击力可不止40吨,数百上前吨都有可能,仅凭借的降落伞的伞绳承担得了吗?
实际上,国内外的重装空投为了减少降落伞的问题大都采用多副主伞同时拉开的设计。国产03式空降战车总共有4副主伞,每副主伞的面积700多平米,空投时由引导伞拉出,主伞上还有限位器,防止主伞张卡速度过快导致冲击力过大损坏降落伞。美国、苏联等国在设计重装空投时也基本如此。俄罗斯的BMD4空降战车空投时主伞更是高达11个。
数数有几个伞?
除了降落伞还能用什么
重装空投时,降落伞面积做得不宜过大,那该如何降低着陆速度呢? 办法很简单,使用反推装置。反推装置说白了就是当空降装备即将着陆时,反推火箭向下喷射产生升力,以此在短时间内将着陆速度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美国、苏联在重装空投时都使用过反推装置,美军空投M8机动火炮系统时,全系统20吨左右,火箭最大产生了14吨的推力,保证了空投的成功。
除了使用火箭反推,还有其他缓冲手段,苏联就发展了“舍利夫”空投系统。这种空投装置没有安装火箭反推,而是在车底安装了缓冲气囊。这种装置的原理也简单,装备着落前,气囊首先触地,之后通过形变逐步吸收着陆时产生的冲击力,减缓装备着陆时受到的冲击,最终达成保证装备的目的。国产03式空降战车就引进了这种空投系统,并在多次演习中成功空降。俄罗斯目前发展出了更先进的”瓜园“空投系统,能将14吨重的装备连人带车一起投放。
注意装备下面的气囊
美国自己还发展了一套低空降落伞牵引系统,运输机可从距地不到10米高的地方将十几吨重的装备直接投放到地面,场面粗暴但很有效。
虽然采取了以上种种措施,但目前重装空投的总质量也高也仅仅只有二十几吨,而空降战车的重量最大也就是美国的M8机动火炮系统(18吨左右)再重就很难维持其安全的着陆速度,而技术风险也会成倍提高。
此外,空降战车本身就自带各种减震、避震设计,主要就是为了防止空降时过大的冲击力损坏战车的悬挂和电子设备,如果是人车一体化的空投,还要专门为乘员设计空投座椅,防止着陆时冲击力过大伤害车内乘员。在空投前,空降战车也必须做好各种减震措施,比如拉紧履带、降低悬挂高度等,否则导致行走装置的损坏。
俄军BMD2空降战车空投前的状态,底盘高度已降到最低,炮塔牢牢固定
对运输机的影响
很多人只注意了重装空投中装备的动态。实际上,空投时对运输机的影响也很大。要知道,运输机载重飞行时,对机身内的物品必须进行固定,防止货物滑动导致重心失衡。而空投重装物资时,飞行员必须要调整飞行时的姿态变化,重新进行重心配平。如果装备过重,超出了运输机所能调整的范围,轻者飞行失稳,重者则直接导致坠机。2013年,一架美国的747货机在阿富汗坠机,7名机组成员遇难。事后调查发现,货舱内的货物在起飞前没有固定到位,结果导致飞行中发生了移动,从而使飞机重心后移飞机迅速失去了稳定性,最后失速坠毁。军用运输机在空投重装备时一样会遇到类似问题,越重的装备对重心的影响越明显,所以必须将空投重量控制在允许范围内,这也是为什么空降战车最高只有十几吨的原因。强行空投96A主战坦克也不是没有办法,先造一架安225那么大的运输机再说。
飞机货舱内部的货物必须固定
人车一体化空投
所谓载人空投就是我们常说的人车一体化空投,这对空投的要求更高,一不小心就会造成车毁人亡的风险。苏联早在70年代就开始了人车一体化空投的研究,但在早期的试验中状况频出,多次出现随车空投人员受伤,试验动物死亡的问题,直到20世纪末,俄罗斯才真正完善人车一体化空降的技术,人车空投正式进入部队。俄军在人车一体化空投时,对车内人员有严格限制,所有乘员必须固定在减震座椅上,不能随意移动,同时保持抗冲击姿势,直到落地后才能解除固定措施从座椅脱离。电视剧中那种空投车辆内随意走动的情况在落地时非死即伤。
到目前为止,仅有俄罗斯能够实现人车一体化的空投,美国和中国仍是人车分开投放,落地后再寻找装备。
空投失败后的悍马,如果里面有人的话。。。
关于空降坦克
不要一看到坦克就认为非得是那种几十吨重的主战坦克,专门用于空降作战的坦克其实重量都轻
像上面说到的M8机动火炮系统,战斗全重不过18吨,更早的M551谢里登空降坦克只有15吨。俄罗斯先后发展的BMD系列空降战车,最重的也不过14吨。国产的03空降战车,8吨。 这些能够空投的武器都是为了空降作战专门设计的,重量上有严格限制,千万别想当然。
这叫坦克,15吨
这也叫坦克,60吨
总而言之,千万别把电视剧里的情节当真,现在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能将40多吨重的坦克从运输机连人带车一块扔下来,真扔下来也行,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