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的神秘“戎族”:他们为何来中原,后来又去哪儿了?

#行业人士招募计划#
先秦时期的“戎族”,其实并不神秘。
王国维先生写过一篇著名的《鬼方昆夷玁狁考》,深得学界认同。此文开头一段话,对本题目的问题,已经说了七七八八。
其云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5-11 22:10:29

在2020年的时候,发现了第二座王级大墓,不仅规模相较于之前要大,就连陪葬品数量也更为震撼。这座墓长有7,85米,宽有5.5米,就连深度都有将近7米。而且墓中的棺椁保存比较良好,就连里面的木棺都只是顶部和侧面腐朽了,曾经红色的漆皮基本上都在。此外,这座墓跟之前发掘的墓最大的不同,就是除了殉牲外,木棺外的椁内还有5具殉人。由此可见墓主人身份的尊贵。在殉人的旁边,考古专家还发现了铜车马器、编磬、玉扳指、骨贝、陶、金玉玛瑙以及饕餮夔[tāo tiè kuí]纹铜编钟等陪葬品,并且墓葬的周围也有陪葬车马坑,坑内的一角依旧放置了马牛羊头蹄。

从随葬品、葬式葬制以及殉牲习俗来看,这座墓葬和之前的墓葬一样都是属于2600多年前的陆浑戎墓,那陆浑戎作为游牧民族,为什么会出现在洛阳地区呢?其实陆浑戎是被迫迁徙到洛阳附近的。据《左传》记载,陆浑戎原本是居住在瓜州一代,也就是居住在现在的敦煌一带。那个时候的陆浑戎还是很强大,秦穆公吞并不成,就把陆浑戎踢给了和自己有冲突的晋国。之后,作为游牧民族的陆浑戎,就被迫长期生活在洛阳一带,直到公元前525年,被晋国灭国。

徐阳墓地第二座王级大墓的发现,为进一步深入的研究陆浑戎,提供了更多的实物证据,让消失已久的陆浑戎再次吸引了相关学术界的广泛的关注;也为研究中原地区少数民族迁徙和融合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史料。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