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汉三个帮,红花也要绿叶衬。这两个人物都是《三侠五义》里面的文学演绎人物,是文学当然有所虚构,当然现实中肯定也是有原型的。《三侠五义》成书于清代嘉庆年间,其实这部小
我读了《三侠五义》,看到了包拯所遇到的案件里,没有一件不是棘手的。
像庞太师那类位高权重之人,连皇帝都不敢轻易动他。
而且包拯作为为民申冤,除奸除恶的包青天,不可能不触犯这些权贵的利益。
而且包拯长期镇守开封府,几乎天天有人喊冤,案子多如牛毛,包拯凭借一己之力去断那些又棘手又多的数不清的案子,几乎不可能。
毕竟小说中,有那般超神的人肯定不符合逻辑了。
公孙策和展昭是文与武的象征。每个传奇人物背后,总得有一大堆人投奔辅助他。
公孙策是个有智慧又正义的人,许多案子都是他暗中去访查,算包拯身边的智囊,或说代理人,平时代他处理一些事情。
“原来这个夹片是为陈州放粮,不该信用椒房宠信之人,直说圣上用人不当,一味顶撞言语。公孙策焉有不耽惊之理呢?写只管写了,明日若递上去,恐怕是辞官表一道。总是我公孙策时运不顺,偏偏遇的都是这些事,只好明日听信儿再为打算吧。”
包拯不能直接质疑皇帝,弹劾庞太师这类椒房外戚,恐有不尊敬皇帝,嫉妒同僚之嫌。所以,由公孙策代笔,那么这样棘手的事,也就更好处理。
而展昭是一个侠义之士,如果包拯身边有小人暗害,他可以出手保护,如果碰到一些案子中,涉及武艺高强的人,像锦毛鼠白玉堂,北侠欧阳春这些人,他能出面收服这些人。
还有采花贼花蝶,以及水寇案,碰到展昭这类有本领的侠士,是不是更容易破案了。
历史上真实的包拯并没那么神,也没破那么多案,恐怕更加无法触碰权贵利益,小说为了塑造一个嫉恶如仇,为民除害,为国除奸的青天大老爷形象,当然需要有所虚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