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考古,既然称作“考”“古”,那所考之事必然是“古”的。考古学的研究对象也是由时间限制的。像中国考古学界一般把中国考古学研究的时间下限定在公元1644年,也就是明朝灭亡
首先,考古,既然称作“考”“古”,那所考之事必然是“古”的。考古学的研究对象也是由时间限制的。像中国考古学界一般把中国考古学研究的时间下限定在公元1644年,也就是明朝灭亡的那一年,为什么呢?(喜欢的话请关注“越后汤泽”)
中国考古学诞生伊始所担任的任务就是弥补传统文献对历史记载的不足。随着时间线的发展,中国古代形成的史官制度以及著录的文献书籍越来越完善,越来越丰富。距今越近的时代,文献记述越丰富,只通过文献记载就可以达到了解古代人类全部生活的目的,所以考古学界就没有必要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仅通过史料记载就可以解决问题的时代。
进入现代文明,通过各种高科技手段完全可以记录下当今社会的一点一点,后人可以通过这些记录了解我们现在社会的完全的面貌,所以考古工作没有必要把研究设定为现代社会。
其次,考古研究的对象不只有墓葬和大型墓葬。现在有一种非常反智的说法,什么考古就是挖墓,这是非常不正确的。
每个人都会对自己的童年充满怀念和留恋,现在我们可以翻看幼时拍摄的一些照片以及DV资料来回忆童年。时间的历史正是人类的成长经历,而过去的那些所需要“考”的“古”正如人类的童年。现在已经“成年”的人类,已经遗忘了很多过去的的事情,而通过历史的遗留,通过考古,就像翻到过去的相册一样,来以此回味自己的“童年”。而博物馆,正如相册一般,封存着过去的记忆。这是一项非常浪漫的工作。同时也是一件严肃的工作,因为这项工作关乎着整个人类记忆、文明的传承。
说多了,回到正题。考古的研究对象不只有墓葬。从大的方面来说,考古工作的研究对象包括着遗物和遗迹两大块。遗物是指古代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物品,如生产工具、武器、日用器具还有装饰品等等等等。当然也包括墓葬的随葬品和其他一些物品;遗迹说白了就是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痕迹,大到某处城市遗址,小到某次部落聚会留下的灰烬,都属于遗迹范围。墓葬只是考古研究中的一个极小的部分。
最后,随着不断的考古发掘工作的进行,会不会有一天地下的遗迹全被发掘完毕,考古学家会不会失业呢?怀有这个疑问的各位大可不必担心。
正如其他答主所说,现在的考古工作主要是跟随经济建设的步伐,配合基础设施建设行动,在即将动工的地方会有考古工作者先进性调查、发掘。因为我国经济依然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伴随基建的考古工作以及抢救性的考古工作还会进行很长时间,更不要谈有精力主动去发掘了,仍然是以保护为主。我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文化资源非常丰富。仍有太多太多深埋于地下的“记忆”等待我们去探寻。
另外考古学并不是一门单纯的进行发掘工作的学科。考古学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在多学科交叉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随着跨学科跨领域合作的不断发展,考古学的大类之下也不断细化为很多的分支。借助其他领域的技术,可以利用更多传统方法无法得到的资料,发现更多的信息。
考古学以及考古学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