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拉丁语时间大概是公元前后2世纪左右,这段时间正好是罗马迅速发展扩张的时期,欧洲各地都兴起学习拉丁语的热潮,如果你是受到过教育的阶层,那么不会拉丁语绝对是一件可耻的事
徐光启致葡萄牙国王的拉丁文信
拉丁文本是意大利中部的一种方言,后来扩展成了古罗马时期的通用文字,而在基督教盛行的欧洲,拉丁文成了教会的官方通用语言,《圣经》以及其他文字教材都是用拉丁语写成的。后来罗马帝国灭亡,蛮族入侵,拉丁语进一步分化,在不同的地区形成了不同的语言,虽然在中世纪民族国家概念还不明确,基督教的普世价值统治欧洲,但是由于拉丁语复杂,方言更易懂,区域性的语言已经成长起来并且形成初具规模的模糊界限,所以因为使用的人大多是少数的上层精英,掌握、使用的难度系数太大,不具有实用性所以没有广大的群众学习、推广进而无人传承。
到了14世纪,马丁路德掀起宗教改革的浪潮,首先用德语翻译《圣经》,推崇国家本土语言取代拉丁文至高无上的地位,进而各国随之效仿,神圣的语言拉丁文慢慢失去了昔日的光环。到了文艺复兴之后,民族国家兴起,各国的民族认同开始建立在本民族语言的基础上,推崇本土群众性的语言,拉丁文是建立在没有政治基础的宗教联结之上的,而中世纪后期天主教的衰落也使得拉丁文更受打击。现如今在梵蒂冈等少数国家和地区依然保留着拉丁文,虽然和古拉丁文并不完全一样,但是这门语言并没有成为一门死语言。
总之,一门语言的传承关键在于运用和传播,如果实用性不存在,亦或是没有一个团体的支持,衰落是必然的。特别是在欧洲,民族是以语言为基础来划分的,所以在民族国家兴起的时代各个国家都将自己的语言视为重要的链接纽带,巨大的政权支持当然要比只有空壳的宗教共同体更有效。
杨清筠/时拾史事
更多内容可以关注我们的公众号:时拾史事(historytal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