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释“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和“人若为己众叛亲离”?

中国有这样两句俗语:“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与“人若为己,众叛亲离”。我对这两种说法,有一个“二分法”的解释,它表面看似矛盾,实质则是内在统一。个人理解如下: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5-23 00:24:39

中国有这样两句俗语:“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与“人若为己,众叛亲离”。我对这两种说法,有一个“二分法”的解释,它表面看似矛盾,实质则是内在统一。个人理解如下:

一是世间万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

比如:阴阳、黑白、是非、正反、雄雌等,可能有的说了,也有例外,但有例外就有不例外,这就是守恒法则。个人认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与“人若为己,众叛亲离”,这两种说法正对“私利”这一事件现象,两个不同角度的不同说法。角度不同,语言有别。对人的指引也大相径庭。

二是本心道义都是生发的统合器。

人的本心想法和道义取舍的权衡,其实都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选项,结合更加有利均衡的实体性、本质性价值取向。所以,在三国斗争激烈时期,人们的生存竞争矛盾占据主导时,就出现了象曹操这样一代枭雄所谓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说法,看似不近人情,极端自私,实质上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家,哪一家骨子里又不是为自己一方的利益着想呢?只不过曹操说出来啦而已。但是在日常的生活中或国治昌平,即便在三国各自争霸的年代,如果一个表现得过分自私,只是一味索取害人,私毫不与他人之便,更不关心对方疾苦,这样的人又容易招致孤立,最终因“众叛亲离”而落败。

三是价值取向都是社会的导向灯。

当人的温饱得以解决之后,价值取向就会随之而变。继续沿着利己的方向发展,个体人就是资本家,社会就成了资本主义社会。若沿着利他的方向发展,个体人就是共产主义者,社会就成了社会主义社会。但这也是价值取向的深化发展,在发展到一定阶段,慈善家、服务家就会越来越多。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当然提倡尊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其主旨是利他基础上的和谐共生、共同繁荣,在社会整体进步下实现人民自身幸福美满。

以上,只是个人浅见,望各位专家、老师、朋友批评指正。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