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基本家里都一个孩子,上学放学都去接送,我儿子16了,还天天接送,人贩子根本没有机会,前几天有一个人贩子刚要偷小孩子,被发现了,打个够呛,警察来了把人带走就完事了,也没追究打人的
不是。发生在东北的拐卖罪行少,是因为犯罪难度大。
人贩子这玩意,不管在哪被抓,下场都好不了。不仅在东北不抗揍,换到其他地方也照样能把他从3D的揍成2D的。
所以,这与东北人的彪悍并不相干。
发生在东北的拐卖罪行少,真实原因就是,想实现犯罪难度比较大。
曾经说过社会关系,北方偏向于人情制,南方偏向于契约制,换句话说,就是南方相比北方,更加中规中矩,但也更加“冷血”一些。而北方则不按套路出牌,也更加“自来熟”一点。
东北四省,则是人情制的天花板。尤其是东北人的热情,自来熟,路见不平了,闲事也是要管上一管的。
比如说,张三在南方拐一个孩子,哪怕孩子有些反抗,但路人出面质问、出手阻拦的概率低了点。
如果张三在东北拐一个孩子,孩子一反抗,瞬间就有一个加强连把张三围住了,而且很多热心人士还都是那种你搡他一下他倒地上就能换你一套房的年纪的大爷大妈。
其实都是陌生人,但东北人自来熟嘛,而且是神州大地自来熟的天花板。这些人一围上来,张三就知道什么叫“插翅难飞、入地难遁”了。
差距就在这。东北人并非人人都是活阎王,但活雷锋可不少,而且就算不是活雷锋,也爱凑热闹。
可是拐卖这事,必须得是“悄悄的进村,打枪的不要”。一下围上来一个加强连,不一会又把警察喊来了,张三的罪行就无法得逞。
所以,就算张三不挨打,他也不会再到东北作案了。成功率太低嘛。“全民打拐”在东北可不是形容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