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孔子以鲁国史料为依据写的《春秋》,并按时间顺序对历史事件大略记载。《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都是详细阐释《春秋》的书,左、公羊、谷梁相传都是作者的
概括地说,《春秋》相传是孔子编撰的史书,而《左传》、《谷梁传》、《公羊传》(合称《春秋三传》)则是为了解释《春秋》而产生的。前者称为《经》,后者称为《传》。“经”的本义是指织机上的竖线、织物的纵线,用来称书籍时,是指标准书籍,类似于现在的教材。而“传”的本义是口头传述,是老师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形式,类似于现在老师在备好课后,把知识讲授给学生。据《庄子·渔父篇》的记载,老子授课的地方叫做“杏坛”。现在山东曲阜的孔庙景区里就有杏坛,年前我刚去过(见下图)。
孔子编《春秋》的事迹,在《庄子·天运篇》有记载。在出土文献中,郭店楚简《六德》也有提到《春秋》,证明至少在战国时代已经存在孔子修《春秋》的说法。
《春秋三传》的形成过程大体相似。《左传》的作者是左丘明,按《史记》的记载:“左丘失明,厥有《国语》。”这里的《国语》,就是指《左传》;而这里又说左丘明失明了,可见他当时所谓的著《左传》仍然为口授。现在流传下的《左传》以杜预注本最流行。《公羊传》作者为公羊高(另有说公羊寿),受学于孔子的弟子子夏,传至汉景帝时开始形成文本。现在流传下来的《公羊传》以何休注本比较流行。《谷梁传》的作者是谷梁赤,也受学于子夏,其书形成文本也在西汉时期。现在流传下来的《谷梁传》以晋代的范宁注疏本比较流行。
按郑玄《六艺论》说法:“《左氏》善于礼,《公羊》善于谶,《谷梁》善于经。”这是对指《三传》特点的评价。
以上回答,希望能帮到你。若有疑问,可以关注我,一起讨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