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游山玩水,喜欢在去过的地方题一首诗,那是现在的人“XX到此一游”无法比的。题诗的用意,表面上是为了记录自己的游历见闻,实际上是为了炫耀自己的文学水平。所以很多风景名胜
话说我们的诗仙李白一生喜欢到处去游历名山大川,黄鹤楼早就是名扬天下的名胜古迹,于是我们的大诗人就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当他登上黄鹤楼时,看见大江东去,云雾漫江,千帆过尽,心中顿时诗意大发,正要赋诗一首时,心想,黄鹤楼是闻名天下的古迹,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骚客在此赋诗作文,不如先去查看一番,看看他们的水平如何,他看了很多作品感觉都不如意,当他看到一首诗时,大为惊叹道,好诗,好诗!
那这首连诗仙李白都惊叹的诗究竟写了什么呢?能让李白都如此感叹!其实这首诗大家都很熟悉了,它就是催颢的《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催颢二十八岁登科,四处为官二十年,终于得到皇帝重用,被调到长安任职,途经武昌,他登上黄鹤楼,想起昔日的传说,岁月流逝,人去楼空;惟一还像昨天的,只有那悠悠的白云。世事茫茫,真令人有无限的感慨!诗人触景抒怀,一发不可收,一气呵成,气贯长虹。
李白反复吟诵催颢的这首诗,感觉不论自己怎样写,都比不过催颢,李白很是气愤,大笔一挥,写道:
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
眼前有景道不得,催颢题诗在上头。
写罢!搁笔,扬长而去,当然,我们的诗仙李白心中肯定是不服的,心想,老崔啊老崔,你把黄鹤楼的景都写绝了,这让我很绝望啊!难道我不要面子的么?
这时,他的老友孟浩然刚好下扬州游玩,途经武昌,所谓他乡遇故知啊,吟诗喝酒自然是少不了的,李白想,既然黄鹤楼的景都让你催颢写了,那我就不写景,写送别诗总可以吧,这样既能避开催颢的锋芒,又能给老友送别,还能证明我老李也到过黄鹤楼,这不是一箭三雕吗,于是,就有了那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其实,李白还是挺佩服催颢的这首诗的,再后来,李白游玩金陵,登上凤凰台,作了一首《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从这首诗中还可以多多少少看到催颢《黄鹤楼》的影子。
当然,催颢这首诗的确是唐诗七律中的上流作品,有人更是称之为唐诗七律第一,不过也有人说诗圣杜甫的《登高》才是第一,不论如何,能让诗仙李白自叹不如,能与诗圣杜甫比肩第一的人,大概是不多的吧!这样证明催颢的这首诗确实是名不虚传!在唐诗中属于很牛的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