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问题,就像曾经有一个女记者到贫困山村学校采访,看到学生们个个都吃着冷饭拌干菜,于是便好奇地问学生:“你们为什么不吃肉?”
为什么农村去世的都要埋在地里,而不是陵园?
一、陵
生老病死乃是人生的规律,不会以任何人的意志而改变;入土为安则是走完人生之路的最大愿望。由于地域、习俗、信仰等不同,去世的人也就有了不同的埋葬方式。对于我国广大的农村来说,还是以土葬为主,也就是说去世的人是要埋葬于地下的。
土葬都是当地沿承已久的丧礼习俗,根深蒂固,不会轻易有所改变
多少年来,在农村都是以土葬的方式为主。谁家有丧尸,都是先叫村里的老人来帮忙出出主意。而老一辈的人一直认为死后一定要有一个全尸,以求得入土为安。而这种观念,农村老辈的人们已经接受了传统思想。谁要是说用火葬的方式,他们很难接受,有时候还会与你急。对于老辈人执意不放弃土葬,没有晚辈敢不去遵从,否则就是大不孝,怕被人戳脊梁骨。
于是,老人一旦上了年纪,儿女们都要求孩子们为他做寿木,自己看着寿木的材质、手工且“量身制作”,老人才觉得心安理得。这还不算,他们在世或弥留之际,还是要选定一个“好”的墓地,儿女也不敢违背。土葬对于子女来说,能亲眼看见父母最后归处和遗容,入殓和安葬后,也方便子女们清明等重大的传统节日去祭奠,求得心理上极大的安慰。
农村没有陵园,只是有公墓,场地越来越小,管理失控
说农村有陵园,还不如说是有公墓。陵园那是要有人管理的,也免不了要收费。对于农村、农民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再说了,农村人与土地打交道,与土地有着深厚。这种黄土情结,也是无法改变的。以我们当地来说,每个村子都划定专门的地块,做为公墓使用。这样,谁家有人去世了,可以自行选择坟地。
我们村也有固定的公墓,那还是生产队那会将“机动地”划定的。包产到户后,土地承包分配,也就有一些人以这样那样的理由,将公墓开垦,在没有坟茔的地方种地收粮。公墓也算“大锅饭”,被人不断蚕食也各自为好,也就听之任之。到头来,公墓逐渐减少,也就为农民在自家地埋坟找到了冠冕堂皇的理由,那管占了种田的地?
承包地成为农民自主埋葬坟墓的说辞,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
农民已经接受和沿习了土葬的方式,这也受老一辈思想观念的束缚。因为是代沟,代沟是无法改变的,农民还是要选择坟茔,运用这种古老的、传统的土葬方式。不过,这些年,像我们这里的农民,家里有人去世了,大都不会选择比较拥挤,也不太“好”的公墓,而是选择在自家的承包地。虽然说农民的土地有承包的期限,但农民还是认为了承包地就是自家的。在自家地里埋坟愈演愈烈,有的也不止一座坟茔,有的还立碑、植树,俨然成了自家的坟场。
结语:
总的来说,农民“入土为安”的观念根深蒂固,即使现在国家正在推行火化,农民还会把骨灰运回后重新土葬,还是要挖坟占地。对于农民来说,“死者为大”,何况还是自己亲人。至于种地,也不缺那点地,绕过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