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8年8月开始,银行储户进入银行,客户经理都在热情洋溢的推荐一种叫结构性存款的网红产品,至今为止全国已经有了12万亿的存款规模,增长速度惊人。仔细看看产品介绍,利率相对比
自2018年8月开始,银行储户进入银行,客户经理都在热情洋溢的推荐一种叫结构性存款的网红产品,至今为止全国已经有了12万亿的存款规模,增长速度惊人。仔细看看产品介绍,利率相对比较高。心痒痒的同时,也有着很多担心,
金融衍生品,这个好陌生的名字,会不会是新一代理财产品套路?
今天,德先生带大家彻底揭开结构性存款的盖子,明明白白投资,清清楚楚比较,彻彻底底知晓
结构性存款:定期存款和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结合,受到存款保险的完全保障
结构性存款,是指在普通定期存款的基础上,运用金融衍生工具,一部分资金将投向一些特殊标的物,以谋取更多的利率回报的金融产品,特殊标的物可能利率、汇率、商品、股票、信用等。存款资金的使用是“低风险低收益+高风险高收益”资产组合。
通俗来说:资金使用:一部分同普通存款一样,交付存款保证金;一部分还是同普通存款一样,发放贷款、购买一些资产等;不同点是还有一部分资金,去购买这些特殊标的物,未来获取更高收益。
另外一个意义上说,结构性存款就是一个浮动利息型的保本创新存款产品。
结构性存款是银保监会法定批准的存款品种
结构性存款同其他存款一样,按照银保监会下发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在银行内部核算中,存款部分产生固定收益,纳入商业银行表内核算,视同存款管理。而理财产品是表外业务,不进入银行资产负债表计算。
结构性存款同其他存款一样,需要向人民银行缴纳存款保证金,而理财产品不需要缴纳存款保证金。
结构性存款在产品说明书上明确写明“存款”二字,而给储户回报是“利息”。对应理财产品说明书,明确写明“理财”二字,而给投资者回报写“预期收益率”。
结构性存款是完全受到存款保险制度保障的保本存款产品
存款保险制度自2015年设立,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规定,要求商业银行吸收每一笔纳入银行表内核算的个人存款,在缴存存款保证金同时缴纳保险费,这样给每一个储户提供50万元之内的全额兑付保证。
结构性存款就是完全纳入表内核算,缴存存款保证金,享受存款保险基金50万的优先赔付。
特别提示:有外资行在中国境内发售的结构性存款产品,也包含部分非保本类型,或者保证部分本金,大家购买时要注意(本文不讨论外资行产品)。中资行都是保本的。
小结:结构性存款是存款,不是理财产品,本金非常安全“传统和创新”两种结构性存款,浮动利息计算完全不同
现在在银行中售卖的结构性存款,其实是分为两种产品模式的,他们的浮动利息计算方式也是不同的。
传统型的结构性存款,利息回报不确定,在一定区间内浮动
在存款市场中,此类产品俗称“真结构型存款”,只把存款未来收益或者未来收益其中一部分挂钩投资衍生品,而且要进入到期权市场进行交易管理。在产品到期后,计算衍生品收益或者亏损,实现加厚(薄)的最终结果。
到期公式:结构性存款到期本息=本金部分(全部)+约定存款利息-衍生品交易成本+衍生品投资收益
(约定存款利息-衍生品交易成本+衍生品投资收益) 的计算结果是大于等于0到约定最高利息之间,利息只有在产品到期后进行计算才得知。
创新型的结构性存款,利息回报只有两个选择数值,非甲即乙
在存款市场中,此类产品俗称“假结构型存款”,主要在期权组合上采用了两种策略:一是在期权部分设置了大概率不可执行的行权条件,并且不行权情况下收益较高,从而使客户获得较高的无风险收益。该类产品没有实质性的结构性操作,到期日银行只损失期权费。
到期公式:结构性存款到期本息=本金部分(全部)+触发观察期条件的约定存款利息
举例:某银行A”的某结构性存款产品为例,以某日伦敦现货黄金价格1231美元/盎司作为期初价格,目标区间价格为731-1731美元/盎司,如果目标现货黄金价格在持有期内超过目标区间价格,则银行仅支付1.55%的年化存款利率,然而自13年以来黄金价格始终未超过此价格期间,因此该产品3.7%的年化收益率几乎可以保证。
小结:针对大多数非投资专业储户来说,创新型的结构型存款更容易理解,风险也更低,得到最多利息的可能性更大。结构性存款同各类品种存款的功能和收益评测,竞争力很强
结构性存款已经热销一年了,安全是保障了,那么在收益和其他方面同其他产品有那些不同呢?
同传统存款产品比较,收益远大于传统存款,但普遍性不够
传统存款产品,从3个月到5年,按照人民银行基准利率表,年化从0.35%到3.25%之间。
结构性存款,理论上最低利率是0,但是目前基本上都在2.5-5%之间,看下表:
相比同类传统存款产品,同期结构性存款一般利率提升2-4倍!
结构性存款不足之处,目前仅仅有125-130家银行发行过此类产品,相对于全国4000多家银行,发行银行占比还不够。
亮点是全国前30大银行都已经发行过了,规模占比同传统储蓄产品相差无几。
同智能存款比较,错位竞争,短期利率更胜一筹,市场覆盖面更广
完美的竞争错位。结构性存款因为要挂钩金融衍生产品,一般来说都以2-12个月产品为主,很少有超过1年以上产品;而智能存款产品主要以吸收3-5年中期存款为主。
利用同期限产品相比,结构性存款利率更胜一筹,一般都要高于智能存款同期利率50%以上。
市场覆盖面更广,售卖结构性存款主要是大中型商业银行,网点众多,影响面巨大;而智能存款主要是新型民营商业银行和一些农商行、城商行。
同大额存单比较,收益增加50%以上,但是产品线相对比较狭窄
大额存单的利率上浮收到人民银行严格限制,一般在基准利率基础上浮最多50%,那么收益肯定无法同结构性存款相比。
大额存单的存款产品期限丰富,从1个月到5年都有,那是远远优于结构性存款了。
但是大额存单有个致命弱点,就是起存门槛最少20万元,这就大大减少了参与储户数量了。
小结:在一年内期限定期存款方面,收益基本上是占据行业领先。结构性存款的成长之路,揽储利器,资管产品的刚兑替代品
结构性存款(StructuredDeposit)其实在发达国家由来已久,在国内尚处于初步阶段,今年以来发展迅猛,截至2019年4月末,我国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总额达11.13万亿元,前四个月仍新增1.5万亿元。
中小银行揽储利器,几乎稍有规模的商业银行都参与产品销售
分银行看,中小型银行结构性存款业务增长尤其显著,截至18年8月中小型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为6.76万亿元,同比增长高达58.6%。
大型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为3.26万亿,同比增长36.2%;可以看出目前中小银行对此类揽储工具的依赖程度较高。
资管产品的缓冲器,接了资管新规后的理财产品刚兑的需求空挡
按照资管新规规定,资产管理业务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打破刚性兑付。因此资管新规出台以来,表内业务和表外理财业务需要严格区分开,结构性存款充当了保本理财资金的接替者,成为银行缓解揽储压力、吸引投资者的工具。
未来市场空间巨大,定义为存款,将是很多保守型投资人的新宠
中小银行存款压力较大,目前大多发行假结构性存款,以突破利率自律机制上限变相高利率吸收存款。2018年底的保本理财规模约为3万亿,随着资管新规落地,保本理财将成为历史,预计这部分资金将由结构性存款逐渐接续。
因此即便目前规模已经近12万亿,未来结构性存款仍然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小结:未来会进一步放开存款利率上限,参与短期限存款市场的产品会增多,可能主要是以大额存单产品为主。如何正确购买结构性存款?别让专业名词蒙住了双眼
结构性存款的产品说明书,看上去还是又晦涩,专业名词多,怎样快速读懂关键点,进行投资判断呢?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
先分类,再细看,两类产品差别大
结构性存款分为两类:“传统和创新”两种结构性存款,浮动利息计算方式也是完全不同,所以一定要先分类。从以下两点区别:
目标区间:前者“真结构性存款”不设置区间,因为要根据市场随时变动,而后者“假结构性存款”是两个触发值。
预期年化收益率计算:前者“真结构性存款”会是一个计算公式,而后者“假结构性存款”是两个触发后的两个结果展示。
利率描述要看清,对照风险自思量
除了一些外资银行的结构性存款是只对部分本金保底之外,中资银行的结构性存款,截止目前为止,都是保证本金的,所以轻易不要购买外资银行此类产品。
收益保证方式是怎么样的?范围三种情况:
真结构性存款上面不写最低保底收益,那么就是最低利率为0,;
真结构性存款上面明确写明白最低保底收益,那么就是最低利率;
假结构性存款上面共写了两个利率,一高一低,那么不论银行怎么操作,都会保证最低保底收益。实际情况是:大部分标的物的目标区间放得很宽,在投资期间内,标的物的浮动基本不可能会触及界限,因此投资者获得的将会是较高的那个预期收益率。
例如:以某股份制银行5万元起售的一款人民币结构性存款为例,它在产品设置上挂钩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如果人民币对美元达到7.5,收益为4.8%;没达到7.5,收益为4.2%,但以目前的汇率来看,多在7以下徘徊,因此购买这项产品后,投资者收益基本是4.8%。
小结:对于保守型投资者来说,购买假结构性存款更佳,因为基本利率确定,只需要比较即可,而真结构性存款需要专业金融知识判定,过于复杂。结构性存款是创新存款品种之一,适合低风险承受能力的客户。另外如果做不超过1年的短期存款,这类产品就是优选!利率远胜其他种类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