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来说不是李斯联合赵高,应该是李斯被赵高拉过来的。赵高这个人心机很深,他把李斯看的很透彻,他要说服李斯其实也很简单。
他跟李斯分析了两条路:
第一条:支持扶苏,但是扶苏跟你
谢邀。
李斯之所以联合赵高扶植嬴胡亥上位,表面上看是被赵高忽悠了,实际上是因为他本人舍不得手中的权力。
↑李斯是一个老滑头政客↑
没了权力,这辈子的奋斗就会成为梦幻泡影,搞不好还会落得个身死族灭的下场,这正是李斯焦虑担忧之所在。
他的担忧焦虑没错,可惜他搞错了政敌,他一直以为以蒙恬为首的蒙氏家族是他的政敌,却没想到自己最后被赵高当成了弃子。
李斯站队赵高和嬴胡亥一方,是他深谋远虑的打算:扶苏和蒙恬关系很好,一旦扶苏上位,蒙氏家族就会成为权势最显赫的政治势力,其他小官小吏无非是改换门庭,可李斯贵为丞相,就算去投靠蒙氏家族,人家也不会要他。
赵高在劝说李斯的时候,把这些政治利害全部摆到台面上说,触动了李斯内心的底线。和赵高联合,看上去是唯一的翻盘方法了。
恰好,赵高和蒙毅是死敌,当初赵高犯下重罪,被蒙毅判了死刑,秦始皇嬴政比较欣赏赵高的才华,就把他的小命留了下来,可赵高与蒙毅算是结下了深仇大恨,有他无我。
↑李斯在沙丘之谋中决策错误↑
李斯决策的错误之处,在于他没有考虑到蒙恬和赵高两个人的性格:蒙恬真的是会落井下石,踩压李斯的潜在敌人吗?赵高又一定是值得信任,值得共商大事的可靠人选吗?
赵高得罪了蒙毅,与蒙毅结下了死仇,这是铁板钉钉的事实,可李斯圆滑灵通,和蒙氏家族相处并无多大罅隙。归根到底,还是李斯贪了——他不是怕蒙氏家族上台后修理他,他担心的是蒙氏家族得宠后,他的权力就减小了。
这种猜疑加嫉妒心作祟,让李斯失去了理智,最终沦为赵高掌中任由拿捏玩弄的蚂蚁。
李斯还犯下了一个严重的错误,但凡涉及这种事关生死天下的密谋,谁离“关键点”更近,谁掌控着“关键点”,谁说了算!
沙丘之谋的“关键点”是什么呢?就是嬴胡亥!
赵高是嬴胡亥的老师,又深得嬴胡亥的信任,毫无疑问,在沙丘之谋成功,嬴胡亥上位之后,赵高所得远非李斯可比。李斯还是当丞相,赵高却当上了“假皇帝”,赵高能打出嬴胡亥这手王炸把李斯弄死,李斯想扳倒赵高,只能给嬴胡亥上奏。
嬴胡亥会听谁的,显而易见。
↑嬴胡亥被赵高牢牢控制↑
所有密谋者,必须考虑密谋成功后各方的势力变化,否则,密谋必败。纵观历史,密谋成功后,参与各方经常会展开内斗,进行新一轮你死我活的争斗。明英宗时期的“夺门之变”也是如此发展。
赵高为什么非要杀死李斯呢?其实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李斯有强大的政治能量,在秦朝高层基层深耕多年,手眼通天,他有扳倒赵高的能力,况且,沙丘密谋知情者甚少,核心决策是由李斯与赵高做出的,两个人互相捏着对方的把柄。
而且,也不能怪赵高,因为是李斯先出手的。嬴胡亥上位后,赵高想尽办法让嬴胡亥处在深宫中享乐,完全垄断了嬴胡亥和外界的联系,李斯等大臣对此感到非常不满,这可触动了赵高的底线,李斯不能理解的是,赵高是必须要完全掌控嬴胡亥的,否则他的地位是保证不了的。
李斯该怎么做呢?他应该设法扶植另一个人去替代赵高,并且设法获得嬴胡亥的信赖。
可是李斯并没有这样的觉悟。
↑李斯再奸诈,也不如赵高奸诈↑
赵高再次耍起阴谋手段,利用自己垄断嬴胡亥与外界联系的特权,几次在嬴胡亥享受人生的时候,安排李斯进宫求见,引起嬴胡亥的不满。然后,赵高趁热打铁,诬陷李斯的儿子——三川郡郡守李由和陈胜等反贼有勾结,嬴胡亥信以为真,派人调查李斯。
李斯怒了,弹劾赵高篡国以及弄乱朝纲,可嬴胡亥根本不信李斯,而是把调查李斯的任务派给了赵高。李斯的命运,也随之注定。
可以说,李斯纯粹是利令智昏,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力,错误的选择了与赵高联手,正如前面所分析的,李斯押宝嬴胡亥是愚蠢的,因为他并不能掌控嬴胡亥,甚至和嬴胡亥没什么交情,反观赵高和嬴胡亥的交情,李斯完全就是把自己的命运放在了自己丝毫不能掌控的两个人身上。
当然,扶苏和蒙氏家族也不是李斯能够掌控的,但两条路都无法掌控的情况下,该怎么抉择呢?当然是看哪方的人品好,看哪方更理智,更值得信赖。
李斯选择错误,后悔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