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施来回答,扯个野谈。先说事件经过: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冬天,秦始皇巡游会稽,取道海上,北走琅琊,在途中突然患病,秦行至沙丘时病死了。胡亥、李斯、赵高三人决定,封锁秦始
老施来回答,扯个野谈。先说事件经过: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冬天,秦始皇巡游会稽,取道海上,北走琅琊,在途中突然患病,秦行至沙丘时病死了。胡亥、李斯、赵高三人决定,封锁秦始皇病死的消息,不让文武百官知道。同时,伪造了秦始皇给丞相李斯的诏书,立胡亥为太子。同时,又伪造了一份赐给长子扶苏的诏书,让公子扶苏和将军蒙恬一同自杀。
赵高等人矫诏并不高明,为何公子扶苏和将军蒙恬仍然被除掉?
一、 秦始皇一向身体强壮,死时才四十九岁,应该是死于心脑血管疾病。非常突然,完全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公子扶苏和将军蒙恬,肯定不会也想不到秦始皇会突然去世。因此,接到诏书后,一定以为是秦始皇的本意,而且以秦始皇的宏才大略和一言九鼎,公子扶苏和将军蒙恬没有反抗的意志。
二、 一份诏书的下达,需要经中车府令、行符玺令赵高和丞相李斯两人之手,才成完成。而且中车府令赵高和丞相李斯,之前从来就没有相互勾结的传言,相反两人素来不是十分和睦。更重要的是,扶苏是李斯的女婿,站在正常的角度分析,李斯毫无疑问应该帮着女婿扶苏。因此,扶苏和蒙恬根本就不会怀疑到李斯与赵高的相互勾结,共同制造了一份假的诏书。公子扶苏和将军蒙恬没有怀疑的理由。
三、 蒙恬的弟弟蒙毅官拜上卿,一直是秦始皇身边最信任最宠爱贴身侍从,每次外出,都是陪同秦始皇同乘一车,在皇宫则一直都是侍从在秦始皇左右。如果秦始皇有什么变故,或者这份诏书有假,一定会第一时间通知蒙恬。而关键是,秦始皇去世时,蒙毅恰好不在身边,也没得到任何消息。而这一切,远在边塞的公子扶苏和将军蒙恬猜不到的。公子扶苏和将军蒙恬没有正确的情报。
四、 公子扶苏仁义忠厚,认定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的忠君思想,那怕君父的决定是错误的或是根本就是假得,也不会去考虑。将军蒙恬,也是忠义之士,对秦朝、对秦始皇本人,忠心耿耿,坚决执行秦始皇的诏命,虽然对诏书一事有所怀疑,但不敢公开质疑、公开求证,更不敢公开反对。公子扶苏和将军蒙恬没有正当的法理质疑。
五、最重要的是秦朝法制的威力。自从秦孝公变法以来,一直以严刑峻法治国,才赢得了秦国的强盛。法制刚推行的时候,连秦孝公的哥哥都不能免刑,被除以劓刑,割去了鼻子。甚至法制的制定者商鞅本人也不能例外。被秦法通缉的后,商鞅奔走逃窜,没有一家旅店敢收留他,仰天长叹:作法自毙。最终落得被五马分尸车裂的下场。在秦朝峻法之下,公子扶苏和将军蒙恬也没有反抗的勇气。
综合几个方面的因素,造就这一悲剧的发生,公子扶苏和将军蒙恬被除掉,也埋下了秦王朝二世而亡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