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为什么不待在家里,要出来打工?看题主这问题问的,明显暴露出题主你是城里人而不是农村人。与此同时,还反问农村人外出打工是什么心态,明显暴露出了题主内心深处藏掖着对农村
农村人为什么不待在家里,要出来打工?看题主这问题问的,明显暴露出题主你是城里人而不是农村人。与此同时,还反问农村人外出打工是什么心态,明显暴露出了题主内心深处藏掖着对农村人的敌意。
其实,在四十来年前,农村人的确是象题主说的那样,除了外出跑生意的人外,绝大多数的农村人,基本上生生世世都待在家里,几乎不出远门的。
那时的农村人,在家开荒、耕田、种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除了养活自己外,还为国家、为社会贡献粮食、棉花、肉蛋、蔬菜……等等许许多多各色各样的人类生存必需的物资,为养活千千万万如题主一样的城里人,确保城里人不因物资缺乏而闹饥荒,做出了巨大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所以,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家还号召城里成千上万的青年人,上山下乡,到遥远的农村去当农民。这代人,还由此成了那个年代的特殊群体,身上也多了一个饱含时代铬印的特殊标签——“知青”。
由此可想,农村、农村人,在当时国家、社会中的地位是多么的重要、多么的有意义;在那个年代,农村、农村人为国家、社会作出的贡献是多么的巨大。
随着后来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国内的制造业在泛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慢慢兴起,并且越来越发达,中国由此也成了世界制造工厂。于是,农村人也纷纷弃农外出打工,因为,农业生产真的很难挣钱,外出打工挣钱养家是更好的出路。
由此,几十年下来,农村的年轻人几乎都外出打工了,村子里留下的,不是老人就是孩子。许多的农村自然村落,都已经严重空心化甚至败落。农村家里的老人、孩子,从年头到年尾,都一直在盼着家里外出打工的年轻人,挣到钱寄回家养家糊口。
这也印证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古话,跟三四十年前相反,城市走向兴起,农村漫漫没落。但这是时代的进步,也展示了国家的兴旺与发达。
正如四十年前农村生产物资供应城市一样,发展起来的中国,城市反哺农村,也就成了非常自然的选择。
这么说下来,题主你该知道自己的思维是多么的幼稚、无知和狭隘了吧。
看完我的回答,题主你该不会再继续问“农村人为什么不待在家里,要外出打工,这是什么心态”一类的问题了吧?再问,就只能证明你真的是无药可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