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问答的邀请。根据大小和卓叛乱的史料来看,小和卓木霍集占是个典型的忘恩负义,大战略全无,小聪明特别多的人。对整体战略形势的把握可谓是鼠目寸光,所谓“优秀的指挥才能”那
恰恰相反,我以为正好体现了小和卓霍集占不通军事、刚愎自用的弱点。
早在清军开始清剿大小和卓之乱开始时,小和卓霍集占自以为己方人多势众,率主力自叶尔羌倾巢而出与清军在库车城外会战,结果是大败,损失六千余精锐后,被困于库车城内,后因清军统帅雅尔哈善玩忽职守,才被其乘机逃遁。
乾隆帝震怒下,以名将兆惠替代雅尔哈善指挥全军,可兆惠却以对方是“乌合之众”,而存轻敌之心。仅以三千不到的人马就直取叶尔羌城,结果在叶尔羌河南岸遭遇霍集占万余人马的围攻,其后,大和卓布拉尼敦也从喀什葛尔带兵五千前来助战。
面对数倍于己之敌的围攻,兆惠意识到了情况危急,若突围而逃,必将在漫漫荒漠中全军覆没。因此,他决心利用地形、奋力血战、以待援军。兆惠为此选择了一片树林,作为立营的基础,节约粮食及弹药、弓箭,竟与优势之敌相持达三个月之久,直到清军取得“呼尔㙢大捷”,大小和卓被迫溃围而逃。
小和卓霍集占在围攻兆惠的“黑水营之围”的过程中,犯下过三个致命的错误。其一,曾掘开叶尔羌河的河堤,企图水淹清军,不想正好帮助清军解了饮水之困;其二,叛军每天漫无目标地对着树林射击,大量的铅丸弹都打在了树上,清军每砍一木,即坠落无数,得以补充自己的弹药;其三,由于一心想俘获兆惠,大小和卓的叛军主力猥集于黑水营附近,导致其它地区防御力量薄弱,被清军轻易收复,并最终形成多路围攻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