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从表面看是关于写作体裁(形式)的问题,实际涉及到文化传播当前现象的问题。作协会员大多都是写诗歌的,其次是写散文的,而写小说的很少。这不仅作协会员中存在这样的问题,就
作协会员大多是写诗歌的,其次是写散文,而写小说的很少。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我们通过三者的性质、特点和作用分别加以说明。
1、诗歌
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它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
诗来源于生活。诗是生活大海的闪光。把诗与生活隔开,就无法认识诗的内容本质。在古今中外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诗歌。“诗的范围是全部的生活和自然,诗人关照森罗万象,他的关照是如同思想家对这些森罗万象的概念一样多方面的。”有生活的地方,就有诗的歌唱。诗的领域象生活一样广阔无垠。
同时,诗歌也是一种高级的艺术。因其文字精炼,篇幅短小,容易上手而备受广大文学爱好者爱好。但是,要想写好诗歌很难,非一朝一夕之功可以出成就。
现代诗坛百花齐放,古体和近体诗,如古风、绝句、格律诗等都有一大批拥趸者。更加兴盛的,仍然是自由体的现代诗,没有门槛,灵活发挥,写作者很容易占有一席之地。
所以,不奇怪作协会员里大多是写诗歌的。
2、散文
散文是一个汉语词汇,一指文采焕发;二指犹行文;三指文体名。
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散文”一词大概出现在北宋太平兴国(976年12月~984年11月)时期。
《辞海》认为:中国六朝以来,为区别韵文与骈文,把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统称“散文”。后又泛指诗歌以外的所有文学体裁。
随着时代的发展,散文的概念由广义向狭义转变,并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
散文是指以文字为创作,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体裁形式。
在中国现代文学中,散文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行的一种文学体裁,这是狭义上的散文。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但要真正驾驭好散文,那也是要有真功夫的,非得有一定的笔力和阅历才能写好散文。
作协的作家大都实力雄厚,有一定的功底,所以写起散文来也是神龙见首又见尾,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吧!
3、小说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尾四部分,有的包括序幕、尾声。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根据篇幅和容量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说(小小说)。按照表现的内容可分为神话、仙侠、武侠、古传、当代等。按照体制可分为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按照语言形式可分为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小说与诗歌、散文、戏剧,并称”四大文学体裁”。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同时,小说是一种写作方法。
由此看来,写小说大费周章,布局谋篇都不是那么容易。写小说费时间、费功夫,还未必能看出来好。
作家们为了尽快出成绩,都挑趁手的兵器,目的是为了出奇招、短平快出成绩。
所以,作协会员大多是写诗歌的,其次是写散文的,而写小说的很少。
写小说,繁琐冗长,不容易很快写出作品的缘故吧?因而大多数人不愿意砸时间在这里罢了。
以上个见,感谢阅读,欢迎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