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有哪些种类或者“派别”?

谢邀,这个提问不太好回答,全国初统五十六个民族,各有地方戏曲特色,就一个民族而言,就有多个戏曲登上舞台,就知道的不下千种,何能统统报来,现就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简报一二,望考查,昆曲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4-29 11:25:14

谢谢小秘书的邀请!

戏曲的种类太多了,大都跟各个地方有关,各个戏种又都有自己的派别,比如说京剧四大流派,蜚声海内外。所以在这里不想说种类,仅说说我所喜欢并了解的越剧的派别吧。

七十多年前,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老师在传统越剧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革,成了现代越剧的新起点。所以说,以袁雪芬老师为现代越剧的鼻祖也不为过。当年看电影《祝福》,袁雪芬老师扮演的祥林嫂,如诉如泣的唱腔至今令人回味无穷。

越剧最早形成的六大流派,是袁雪芬、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尹挂芳、戚雅仙等六位大师。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拍摄而成的越剧电影《祝福》、《红楼梦》、《梁山伯与祝英台》等经典剧目中都有他们的身影。

其后,王文娟、张云霞、吕瑞英、金采风、陆锦花、毕春芳、张桂凤等具有个性色彩的唱腔风格的形成,让越剧有了十三流派之说。所谓流派,用通俗的说法是带有自己不同与他人的特点,辨识度极高,你一听就能听出那唱腔出自谁的门下。

比如说袁雪芬老师的唱腔委婉细腻,低沉哀怨,想到她,祥林嫂的形象就跃然而出,徐玉兰老师的唱是是高吭激昂,热情奔放,把一个贾宝玉活脱脱青春美少年的形象展露无疑,王文娟老师则是婉转悠扬,情真意切,一曲《黛玉葬花》唱得人潸然泪下,范瑞娟的梁山伯刚开始呆萌可爱,到最后魂断梦殇,其中的变化犹如从云端跌入地下,傅全香版的祝英台则唱尽了有情人不能成眷属的痛断柔肠……

时代在快速发展,似乎喜欢听戏曲的人越来越少,但还是有一些忠粉因为戏曲而成为朋友,那在这其中各个流派也都在起着相应的作用。或许对于普通听众来说,他们并不热衷于学唱某一流派,也不会达到流派的境界,但是,一提起这些流派,就会如数家珍,这才是这些越剧大家们留给后人最好的礼物。

看到这儿了,点个赞再走吧。我是苏小妮,喜欢我的回答请点击关注并转发分享!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