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自古虽然有“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的说法,但更多的是强调“忠臣不事二君,贞女不更二夫”。“忠臣不事二君,贞女不更二夫”是从小接受的普遍的教育,是古代统治阶级
世界即规则,即民俗的形成。
每件物质的存在,都有其生长的条件,每个朝代的延续,都是统治阶级制度的延续,生活在各种规则中的人类,渐渐习惯遵守国家的各种规章法律,形成世俗约定的包括道德规则的条文,中国号称礼仪之邦,孔孟之道更成为历朝治国的根基,忠君爱国更深入骨髓,每个生活在其时代的人,这种熏陶不仅从文化教育中呈现,更从世俗的语言交流中得以发扬光大。
活着的过程就是精神存在的过程。身为朝廷官员,他的精神就是忠君。
就连受牵连被贬的范中淹还在‘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真是多余的担忧,皇上每天歌舞升平不亦乐呼,哪里需要你们的担忧呢,天子就是神一般的存在!
不管是明君还是昏君,他每天的存在就是江山的存在,就是数千万百姓的安定,内心怎敢有一丝反抗或不满呢,那是无尽的罪孽呀。
残酷的刑律是维护帝王威严的有效手段
封建社会,维护帝王统治的法宝除了思想的禁锢,还有就是残酷的刑律,谋反是天子号第一大罪,诛连九族,凡是跟‘谋反’‘’欺君'相关联的字眼,莫不是杀字当头,中国历朝历代因莫须有的‘谋反’罪名而被残害的冤案枚不胜数,面对天子谁还敢有择二主的异心萌现呢!
由此可见,看似强大无比的封建王朝内心其实极其怯懦,这种怯懦来自于统治者的不自信,更来自于他们的江山就是靠谋反造反所取得的,每个朝代的更迭莫不以武力造反而得,所以对于谋反二字讳莫如深。
得民者得天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再残酷的刑律也阻挡不住时代的发展,历史将淘汱固步自封的腐朽朝代。
那些自诩为天子真龙下凡的封建统治者最终被湮没在岁月的长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