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清朝一定要留辫子?

谢谢邀请,笔者作如下回答:
一、说到清朝人为什么要留辫子,那就首先要了解一下清朝统治者满人的风俗习惯。留辫子是满族人(金人)的习俗传统。清朝起于塞北,满人是马背上的民族。也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2-28 09:03:13

清朝为什么要留辫子呢?大家知道这是满清入关下的一个命令。当时清顺治皇帝下令,要求各省必须剃发蓄辫,这是清朝国策,不允许妄议,必须执行,不剃发蓄辫的就砍头,叫“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清朝之所以这样搞,当然是统治阶级为了统治的需要,需要一个形式从精神上完成征服。所有不剃发蓄辫那就是硬骨头,就需要消灭。留下来的都是服从管理的。

而要求被征服地区改变发型不是清朝入关才有的。在南宋时朝,金国在统治地区就要求所在地区的人都髡发,不削发的就处死。可见是有传统的。

而当时的南宋将领也用这个来区分敌人,当时,宋将刘琦雨夜出击,见到辫发者就歼灭,击退金兵十五里。

那么,再深究一下,为什么女真人要剃发蓄辫的呢?

这当然是他们的习俗。事实上,绝大部分的北方游牧民族都是剃发蓄辫的。

而女真人的习惯也是老祖宗靺鞨人传下来的。

靺鞨是居住在黑龙江一带的少数民族。在隋唐时代,因为高句丽比较强大,还被高句丽奴隶过。后来唐朝征高句丽,靺鞨就摆脱了高句丽的统治。靺鞨的一支后来就成为了女真人。靺鞨的习俗就是编辫子。在头的中间扯一根发丝为分界,前面的全部剃掉,后面的编成辫子垂下来,辫子上可以挂很多挂饰,走起路来丁丁当当。

那靺鞨为啥要剃发蓄辫啊,这当然是生活中需要。靺鞨人要么在丛林中穿行,要么就是骑马打猎,如果留长发就会遮挡视线,尤其在树林中,很容易自挂东南枝。所以只好剃掉,后面编个辫子。事实上,大家看清宫剧,辫子很粗,头发很多,其实一开始不是这样的。一开始的样式是像三根毛似的留很少一部分。这样更方便生活。后来才慢慢变多。

而且,有了辫子还有一个好外,就是野外露营时,可以把辫子盘起来当枕头用。

后来,这个辫子被当成了一种精神寄托,根据萨满教义,发辫是人的灵魂所在。如果打仗死在了外面,人可以埋在外面,但发辫必须割下来带回故乡。

可见,剃发蓄辫是草原跟丛林居住区的生活需要,中原其实是不需要的,这样做,反而给生活带来了不便利。

但有的东西,一旦改变久了,安利久了,就算不方便,也会变成了一种习惯,没有反而觉得不对了。辛亥革命时的人,甚至更早的一些在海外的留学生,如果被人强行把辫掉,就好像精神阉割了一般,立马就焉了。

最后,再提一个问题,如果满清政府不灭亡,甚至强大起来,征服世界,统治银河系,哪会出现什么情况?

科幻电影《阿凡达》揭示了这一情景。

那清朝有没有可能保留下来的呢?

曾经慈禧要花十亿给大清国继命三十九年,要是成功,中国可能还有皇帝。

我们知道,现在痛恨慈禧的人,最痛恨的就是慈禧说过一句话: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这简直就是赤果果的卖国求荣,为家族之存而卖全国。

慈禧为什么要这样干呢?

我们先说一下背景,说话慈禧搞义和团,与各国矛盾激化,最后干脆向列强来个集团宣战,那列强组团一来,慈禧打不过,只好化装成汉人老太太跑到了西安。

接下来,慈禧就把李鸿章叫到北京来谈判。一谈就谈出了巨额的赔款。本息近十亿两。这个金额就太大了,因为鸦片战争后签的南京条约不过二千万两。等于一下翻了五十倍。为什么赔这么多呢?

有一个很隐秘的原因,这里面有人叫价。

这不是一个双方谈判的叫价还价,还是西方列强举办的中国权力拍卖会,投标的除了慈禧还有另一方,因为两边的竞标,使得成交价一下飙到了近十亿两。

另一方是谁呢?

李鸿章!

说到这个事情,就不得不说到东南互保。

这是什么意思呢?

在北方慈禧老佛爷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搞义和团运动时,各国就跟清政府南方的大佬们打了一个招呼,主要是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李鸿章、邮政大臣盛宣怀这些人。

因为这些人看出来了,老佛爷是在作死啊,怎么死得快怎么作。但是,中国要不要保?还是要保的。

所以,这些人的想法是,就算北方闹完了,也要保住我们南方不乱,南方不乱,中国也不会亡国。

而另一边列强也害怕义和团闹到南方,把南方的洋人也怼了。所以,列强就跟南方这些大佬签了一个协议,就是北方怎么闹,咱们别学。我们南方大家还是好好的。

到了慈禧大妈向大英帝国、美国,法国等十一国宣战时。更有意思的一幕出现了,清政府要求全国总动员,各地召集团民跟十一国开战。而邮政大臣盛宣怀却下令将这个诏令只发到督抚一级。而且还打招呼,这是老佛爷更年期了,你们看看就好了。

南方就真的是看看而已,李鸿章直接回电:此乱命也,粤不奉诏。

李鸿章认为,要听慈禧的,“若不量力而轻于一试,恐数千年文物之邦,从此已矣!”

要死死老佛爷,别死中国。

这个就太大胆了,违抗圣旨啊,李大哥一带头,南方这些地方全部有样学样。湖广总督张之洞更是提出一个方案,万一北京保不住了,满清不行了,我们就奉李鸿章当总统,主持大局。

另外,李鸿章的幕僚刘学询还给孙中山写信,说北方要是乱了,我们粤省独立,想请你一起干大事,你赶紧过来帮忙。

最后,湖北湖南、广西、广东、福建、浙江、安徽甚至山东陕西等等搞了一个联盟,说光绪皇帝这个开战是受拳民胁迫,我们不用听。开战后,不管北方怎么样,南方不介入。

这个事情以汉大臣为主,比如刘坤一说,“慈禧肯定完蛋了。我们坐拥东南,死不奉诏。”

还说“这老寡妇要骇她一下!”

辜鸿铭也说干脆江南独立。

而满大臣也有这样看的,比如荣禄就说不必重视北京的谕旨。

这个东南互保就是谈判第三方。慈禧在谈判的时候,就要考虑东南互保联盟的影响,万一自己开的条件列国不满意,那列强完全有可能找李鸿章、张之洞谈啊。所以谈判变成了竞标,

慈禧这才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就是说,只要还让我们爱新觉罗家当皇帝,价格你们随便开。最后,给满清打工的英国人、清朝海关总税务司赫德同志说,大清朝一年最多能够结余的钱是二千多万两吧。就按这个收吧。

一收就是39年,算是一个续命按揭,本息是9.8亿。

等于说,慈禧花了9.8亿两白银为大清续命39年,如果熬过了这39年,很可能清政府能够完成君主立宪,中国现在可能还有皇帝。

但事实上,十一年后,大清就灭亡了。

这个灭亡也跟东南互保有关系。东南互保是大面积的不奉诏。地方政府已经完全不鸟中央了,所以清政府在南方各省的影响力受到了重挫,革命起于南方并成于南方,就是东南互保埋下的伏笔。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