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一笑天生“飞毛腿”,十岁时从狼群中救出朱子柳之子朱浩尘,得其传授轻功身法和“一阳指”。不久后朱浩尘病逝,其子朱长龄未依约指点韦一笑,使后者始终未能臻至“阴极阳生”之境
韦一笑天生“飞毛腿”,十岁时从狼群中救出朱子柳之子朱浩尘,得其传授轻功身法和“一阳指”。不久后朱浩尘病逝,其子朱长龄未依约指点韦一笑,使后者始终未能臻至“阴极阳生”之境,反而练成一身寒冰真气,后来更借此练成“寒冰绵掌”。
韦一笑成年后行走江湖,为阳顶天武功、气度所折服,加入明教,三年间以功累升至法王之位。因其好着青色披风,施展轻功时如飞天蝙蝠,当世无双,于是被称为“青翼蝠王”。
后阳顶天无故失踪,韦一笑为报知遇之恩,四处查探,不幸为汝阳府高手所伤,导致真气暴走,寒毒伤了三阴脉络,需不时吸食活物鲜血缓解,直到张无忌施展“九阳神功”救治,方才痊愈。
张无忌归隐十年后,朱元璋派太监高手追杀明教旧人,一次战斗后,韦一笑偶然得到奇书《葵花宝典》,且在寒冰真气的帮助下,不宫而成。随后,韦一笑夜入皇宫,逼朱元璋停止杀戮。
天赋异禀
韦一笑祖上是广西庆远府人,咸淳年间为躲避战乱,举家迁至昆仑山脚下。韦一笑出生时,元朝已入主中原二十余年,南人饱受欺凌,痛苦不堪。反而是像韦家这样迁往西域的汉民,虽自然条件非常恶劣,却因为天高皇帝远,落得个逍遥自在。
韦一笑天生异禀,从小就跑得很快,他双脚的大拇趾和二趾比其余三根脚趾长了一分有余,右脚脚心还有一颗长毛的大痦子。韦一笑九岁时,一天到山坡上放羊,一群野狼突然出现,它们除了捕杀群羊,还把韦一笑也当作了目标。当时,韦一笑就像脚底生了风一般,一口气跑出去二十余里,将野狼远远抛在身后。回家之后,父母庆幸之余,还给韦一笑起了个绰号,叫作“飞毛腿”。
韦家一家都不通武功,但韦一笑有如此天赋,也让父母觉得儿子颇为不凡,有心把他送到昆仑派修习武功,只是没有什么门路。不过,也许是老天也不愿让韦一笑这样的天才少年埋没,于是很快为他安排了一次奇遇,为他推开了武学的大门。
那是韦一笑十岁的时候,当时已是秋末,一天上午,他去山间砍柴,到了一处山崖下面时,忽然听到天空传来一阵雕鸣。他抬头望去,发现一只巨大的金雕在前方高空盘旋数圈,然后急速俯冲而下,目标却是前方六七丈处,一个靠着石壁坐着的瘦小老头儿。
眼看金雕的利爪就要抓到自己,老头儿嘿嘿一笑,右手向扑来的金雕一指,便见金雕像被什么东西击中了一般,怪叫数声,又复急速冲上天去,一片羽毛冉冉落下。不过,金雕显然并无大碍,待了不过片刻,它又一次俯冲而下,那老头而仍是抬手一指,击退金雕。如此来往数次,金雕只是掉了几根羽毛,老头儿却大声咳嗽起来,显然刚才那几指,费力着实不小,很快便要无以为继。
韦一笑见状,大声喊让老头儿快跑。老头闻言笑了笑,指着自己的双腿,摇了摇头。眼见金雕很快便又要扑下,韦一笑把心一横,风一般跑了过去,把老头往背上一放,把腿就跑。那老头儿拍了拍韦一笑的肩膀,说小伙子心地很好,但你还是放我下来吧,我们两个人肯定跑不过金雕。
老头儿刚说完,就发现韦一笑跑得实在太快,可说不在江湖一流高手之下,心里暗暗称奇,也不再让韦一笑放下自己,只是抬头看着紧追不舍的金雕。韦一笑越跑越快,转眼已跑到住处附近,那金雕也算灵异,见有袅袅炊烟升起,便掉头飞去,使一老一小终于摆脱了危险。
寒冰绵掌
韦一笑将老头儿背到家里,安置在床上,父亲过来为他包扎了断腿。那老头儿非常感激,向父子二人说出了自己的来历,并表示自己一定会好好报答他们的救命之恩。
原来,这个老头儿正是朱子柳的独子朱浩尘。当年,郭靖、黄蓉见襄阳事不可为,便有计划的组织年轻一辈分批突围而去,保留有生力量,以图将来。除了郭襄、郭破虏姐弟被安排分别带着倚天剑和屠龙刀突围之外,朱、武两家的后人,也被派往昆仑,在玉珠峰建立朱武连环庄,朱浩尘便是其中之一。
前几日,朱浩尘和一位仇家在山上一场大战,虽将仇家杀死,自己也在他临死反扑之下,跌落山崖,还摔断了双腿。朱浩尘略通医术,正在想办法医治双腿,却被一只饥饿的金雕盯上,若非韦一笑相救,他早晚会耗尽力气,落入金雕口中。
朱浩尘说完事情的来龙去脉,便提出要教韦一笑修习武功,以报答救命之恩。韦一笑大喜过望,立刻就向朱浩尘磕了三个响头。等他磕完头,父亲已准备好了一杯拜师茶,让他敬给朱浩尘。朱浩尘笑着饮了茶,定下了师徒名分。
此后数日,朱浩尘先是指点韦一笑如何闪转腾挪,以让他的天赋慢慢发展成绝世轻功。然后,朱浩尘又将“一阳指”的修炼方法,一字一句地教给了韦一笑,只留下一个特殊的法门。朱浩尘郑重对韦一笑说,这“一阳指”本是大理段氏的独门绝技,极少外传,但大理早已为蒙古所灭,一灯大师圆寂前也交待弟子,遇有根骨上佳品性纯良的少年,尽可将这门绝技相传,不必拘泥于门户之见。
朱浩尘告诉韦一笑,练成“一阳指”的关键,在于“阴极阳生”,就是先在体内培养阴寒真气,待其到了极点,便可用特殊的运功法门,将其转化为阳刚真气。朱浩尘说,“一阳指”绝非短时间可以练就,过程也非常凶险。因此自己每过半年,都会来查看韦一笑的进度,如果到了“阴极阳生”之境,便传他法门,助他练成“一阳指”。
待韦一笑将“一阳指”的法门牢牢记住,朱、武两家派人接走了朱浩尘。此后,韦一笑每日修炼轻功身法和“一阳指”,功力日增。然而到了半年之后,朱浩尘并没有前来。此后过了一年、两年……韦一笑体内的阴寒真气越来越多,却始终没有等到朱浩尘前来指点。
原来,朱浩尘回家后不到三个月,便因旧伤复发而撒手人寰。临终前,他叮嘱十八岁的儿子朱长龄,让他代自己帮韦一笑练成“一阳指”。谁知朱长龄是个自私凉薄之辈,很快便把父亲的嘱托抛在脑后,一次也没去找过韦一笑。
如此过了七年,韦一笑觉得气海内的阴寒真气已经满溢,一不小心就会流入经脉,却不得其门而出,难受无比。这一日下午,他收功完毕,忽然觉得气海内真气鼓荡,接着便如江河泛滥一般,迅速散入十二正经。韦一笑只觉全身都已被冻僵,忍不住一掌打出,恰好击在院内的水瓮中,一股水浪冲起七尺,瞬间又凝成了坚冰。寒气犹自不息,顺冰柱而下,将一整瓮水凝结成一大块坚冰。
这一掌打出,韦一笑顿觉身体舒服了不少,然后他又陆续打出二十三掌,才觉得气海内的真气恢复了平静。事后,他想师父一直未如约前来,看来自己已无法练成“一阳指”。刚才自己无意间一掌,威力着实不小,还不如就借着这阴寒真气,自创出一套掌法。
半年后,一套三十六式的“寒冰掌”横空出世。这套掌法招招带有刺骨的阴寒真气,中掌之人,连血液都仿佛被冻僵,非常厉害。但韦一笑毕竟算不上高手,武学见识和经验都大为不足,使这套“寒冰掌”破绽甚多。特别是它能刚而不能柔,可放而不可收,抛开冰寒入骨这个特点不说,最多只能算是一套三流的掌法。
好在韦一笑在江湖磨炼过程中,不断对它进行改进和完善,终于让它变成一套刚柔并济、收放自如的掌法。而它的名字,也由“寒冰掌”变成了“寒冰绵掌”。
青翼蝠王
一年后,韦一笑自觉武功已成,便拜别父母,踏入江湖。两年后,韦一笑为阳顶天的武功和胸襟所折服,加入明教。此后三年间,韦一笑立下大小功劳无数,一路升至法王之位。因为他轻功高绝,如飞天蝙蝠一般,又喜欢着一青色披风,所以被明教教众称为“青翼蝠王”。
数年后,阳顶天突然失踪。韦一笑为报阳顶天知遇之恩,四处查探。后来,韦一笑从光明右使范遥口中得知,阳顶天的失踪或和汝阳王府有关。数日后,韦一笑夜探王府,查无所得,正准备离去时被人发现,遭到多名高手围攻。韦一笑凭借无双轻功逃出重围,胸腹却遭遇重创,导致阴寒真气紊乱,虽最终压制下去,三阴脉络却受损严重。每过一段时间,便要饱受寒毒入骨之苦。
后来,韦一笑发现吸食活物的鲜血,可将体内寒毒暂时压制,便不时如吸血蝙蝠一般,做出吸血之举,坐实了“蝠王”之名。他的这一老毛病,直到张无忌以“九阳神功”为其治疗之后,才完全根除。
张无忌退隐之后,杨逍为首的明教高层,渐渐对朱元璋失去控制,终于让他在十年之后登上帝位。朱元璋虽以“明”为国号,但为了稳固自己的帝位,不惜与明教彻底翻脸,派出大批朝廷高手,对杨逍、范遥、韦一笑等高层进行追杀。
一次,韦一笑被三个太监高手围住。这三个太监身法奇快,几乎不在韦一笑之下,而招式诡异之处,比波斯明教“风云月”三使犹有过之。好在韦一笑内功深厚,武学经验又远超他们,才以负伤七处的代价,将他们尽数杀死。
战后,韦一笑从其中一名太监身上搜出一本绢册,名为“葵花宝典”。韦一笑翻阅其中内容,发现这是一本武学奇书,个中武理别开天地,种种招式也独具一格,差一点就忍不住立刻开始修炼。至此,他也明白了太监的一身武功从何而来。
“葵花宝典”开宗明义,欲练神功,挥刀自宫。韦一笑虽无家室,但也不准备成为一个无根之人。他试炼宝典,发现真气经过“会阴”穴时,能使人气机勃发,绮念丛生,一不小心便会走火入魔。这对别人来说,是一个极难逾越的关隘,但韦一笑心念一动便有一团阴寒真气注入会阴,寒冰之下,再无绮念。
葵花宝典,首在内功。韦一笑解决了会阴的问题,便在短短十几日里,将宝典练成。此时,他的身法又较前快了一倍,简直如鬼魅一般。
练成“葵花宝典”后,韦一笑找到和朱元璋关系较好的周颠,希望他促成自己和朱元璋见面,解决朝廷和明教之间的问题。但朱元璋似是猜到了周颠的用意,多次拒而不见。
于是韦一笑潜入皇宫,一夜间留下三百六十个明教火焰标记,其中一个更留在了朱元璋的龙床之上。第二日,朱元璋发出圣旨,将派往追杀明教高层的高手和兵士全部召回,所有行动一律终止。
韦一笑见状大笑而去,从此不知所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