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称九五之尊,谁能解释一下,为何用"九五"两位数字?

九五至尊,玄贯《周易》,始于卦象,成于阴阳,数起一而极九,为阳数最大。系辞有日:天数五,地数五,卦曰:九五飞龙,其象在天,圣人首出,统领万物,言之君位。
九五之数,天地至贵,以刚处中,得其正位,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25 23:24:31

九五在中国的封建史上作为皇帝的代称,说明这两个个数字在中国人的哲学观里是有特殊的意义的,从以下几个方面能能体现其特殊含义:

一、易经首卦为乾卦,其中最尊贵的当属“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既然是乾,自然处的位置越高越好,从初九到九五的判词是个逐渐提升的过程,唯独到九六就“亢龙有悔”了,反应了国人盈不可久的哲学观念,九五恰恰符合帝王之道;

二、河图洛书,其实就是一个九宫格游戏而已。中间肯定是五,其实周围八个数字的位置是可以调换的。但古人的观念里“戴九履一”这个九一定要放在中间最上的,九是阳数,也是最大的单数,就要放在离天最近的位置,尊贵程度可见一斑;

三、五行,东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中央戊己土,西方庚辛金,北方壬葵水。戊的代表数字是五,代表着土,而且是阳土。这对君王来说意味着什么应该不需要解释了吧。

总体来说:九就是天,五就是地,配合易经卦辞可以得出其特殊意义,符合传统文化对帝王德行的特殊要求。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