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买就买,能买多大买多大,原因如下:
一、预期未来五年到十年威海的人口将持续流入,居住是人最基本的生存需求,需求越多商品价值越高。
二、根据最新数据来看,截止到八月份,全国70个
曾因园区咨询和地产投资需要,多次赴威海考察过。在当前“房住不炒”、城市抢人大战的大背景下,个人是否适合在威海投资房产,需要对这个城市做整体分析。
威海市在整个山东的区位
威海市位于山东半岛东端,也是中国大陆距离日本、韩国最近的城市(直接表现就是日韩来威海旅游或经商人数较多)。
但是,在城市通勤方面,威海与周边主要城市的关系属于“那么近又那么远”。威海市有山东省五大机场之一的大水泊国际机场,1小时即飞抵北京、济南、首尔等国内外城市。但是高铁通勤时间却在2小时以上(到济南4小时、到北京6小时),且与北边的大连市无海底隧道连接(烟大海底隧道处于论证阶段,假若开工,直接受益城市也是烟台),可以说威海市在未来以城市群为单位的竞争中,暂无交通上的优势体现。
威海市在整个山东的地位
威海市属于三线城市,在山东省层面属于第三梯队。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在当前国家/山东省发展情形下,因为北靠烟台、南依青岛,威海市在城市资源争夺上处于相对劣势地位(这也是很多三四线城市的通病,但是从威海市可以明显看出这种劣势)。
从经济总量和常住人口等综合数据来看(取2018年数据),威海市在山东省处于中等水平(暂不考虑抢人大战影响的话,相关数据会处于稳步提升的状态)。整体来看,威海市属于比较中规中矩的山东三线城市。
城市产业/人口
因威海市是拥有全国最长海岸线的地级市,因此城市主导产业除机械制造、运输设备、纺织服装等之外,还包括食品加工、渔业等。但随着近年来城市环保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威海市也在淘汰传统鱼粉加工等企业,经历着城市经济转型发展的阵痛。
旅游业是威海市的一大亮点。目前威海市是“国家一线旅游城市”之一,2018年旅游人数达到4751.72万人次,这对于一个常住人口只有283万人的三线城市来说十分可观。
可以畅想的是,如“中日韩自贸区”最终设立(虽然推动较为缓慢,但我国一直在积极推动自贸区成立),威海市的城市地位将迎来大变化,城市经济也将迎来大的发展(会加速产业要素在城市间流动)。
在人口方面,威海市近几年人口增量缓慢(常住人口数略大于户籍人口数),尤其在中小学生在校数方面,增长率趋近于0。
同时需要关注二胎政策放开,对山东省各城市人口的影响。山东省作为全国第二大人口大省,人口总量突破一亿。在二胎政策放开后,山东省也是新生儿人口出生率最高的省份。但因为经济发展的原因,山东省人口除向济南、青岛等一二线省内城市集中外,青壮年劳力也向周边城市群扩散(以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为主)。
在当前城市“抢人大战”愈演愈烈情形下,威海市如果无大的政策或机遇倾斜,未来也不可避免面临年轻人口外流的局面(承接上个篇幅,中日韩自贸区如果设立,威海将迎来改变城市命运的大机遇,可能会成为人才加速涌入的城市)。
城市房地产
人随产业走,只有留住人,相应城市的房地产市场才会长久持续。
目前威海市房地产市场,随着区域分布价格差别也较大。但整体来看,环翠区的老城区价格处于高位,其他如文登、荣成、乳山等价格相对平稳。虽然房地产的整体去化较慢,但仍有品牌地产商持续入驻威海的新区域(如恒大、碧桂园入驻文登,融创、雅居乐入驻南海新区)。地产商布局威海,除看中威海目前的房地产投资洼地价值外,也考虑到其良好的空气质量与海滩等资源,以吸引城市内刚需人群和外地投资客购房。
关于房产投资
在当前房地产调控的大背景下,如若是刚需,何时购房都不算晚。如若是做资产保值/增值投资,可慎重选择三四线城市,或慎重选择地产产品(如选择有特殊旅游资源的旅游地产产品做第二居所、选择城市核心商圈物业长期持有等),一二线城市可能是最好的避风港。
但需要注意时事、政策变化对城市地位的影响,常言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在19世纪初期,鲁西地区是山东最繁华区域,但随着19世纪中期黄河改道、农民起义、沿海商埠开放等影响,山东经济重心由鲁西向沿河的鲁东倾斜。
如若中日韩自贸区成立(按照发展趋势来看,以城市群、湾区为主体的竞争是今后发展主流),威海市未尝不会迎来自己的历史发展机遇。届时,可能有比房产投资更吸引人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