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者的八大报应
一说到盗墓大家就想到盗墓笔记,我想和跟大家分享我所看到的故事。盗墓者的报应
报应现象一 患上恶疾
“好发冢”广川王左足生疮
在中国古代盗墓
盗墓者的八大报应
一说到盗墓大家就想到盗墓笔记,我想和跟大家分享我所看到的故事。盗墓者的报应
报应现象一 患上恶疾
“好发冢”广川王左足生疮
在中国古代盗墓传说中,这样的报应与“死复生”、“僵尸”一样,在民间广泛流传。而“报应”存在的主观条件,则是古人意识鬼神。
这个广川王叫刘去(亦称“刘去疾”),为汉武帝刘彻之兄刘越的孙子。刘去盗墓时将墓中跑出的一白狐狸左足弄伤了,结果当晚回家就觉得自己的左脚不对劲,红肿了起来,生了烂疮,结果终生不愈。
报应现象二:意外伤害
好奇掘墓的温放之“坠马而卒”
王士燮的坟墓有怪异的现象,墓上常会有雾罩着,盗墓者不敢盗。时为刺史的温放之不信邪,偏偏要掘开看看,里面到底有什么鬼怪。结果在回来的路上,从马上跌下来,活活摔死了。
温放之的死应该是一种意外“交通事故”,可能仅是一种巧合,但与“报应”附会到一块就怕人了。
报应现象三,上吊自杀
清西湖大盗掘冢遭奇报
杭州有一位靠盗墓发家的朱某,用今天的话来说,朱某是圈内的大腕级人物,见识广,经验足,连令人汗毛竖起来的僵尸都能说出一套一套的,有紫僵、白僵、绿僵、毛僵之类,一生盗墓无数。
可能有人会认为,盗墓者都是无神论者,其实不是,盗墓者实际上也信鬼神。虽然干着盗墓的营生,朱某却很迷信,盗墓前喜欢占卜问卦,以此向神灵咨询吉凶和将盗墓古冢陪葬品的丰厚与否。
当时西湖边上有一座供奉民族英雄岳飞牌位的“岳王庙”。有一天,朱某问卦,岳王显灵说话了,你盗墓取死人之财,罪恶超过了一般盗贼,如果再不悔改,我将把你斩杀。岳王神的原话是这样的,“汝发冢取死人财,罪浮于盗贼,再不悛改,吾将斩汝。”朱某听罢,吓得半死,从此洗手不干了。
一年多后,朱某的手又痒了,同伙劝他再占卜一卦看看。
西湖水仙告诉朱某,在某塔下有一口石井,井的西边有一大富人定的坟冢,可掘得千金。朱某一听便动心了,不顾岳王的警告,与同伙前去盗墓。朱某找了半天,经神灵指点才找到。掘开后发现,下面有一副石质大棺材,很沉重,六七个人根本扛不出来。后请来附近庙里一位有秘招的和尚帮忙,却因此出事,和尚竟然被墓穴中的怪物一块一块撕吃了。寺庙寻人不者,以为是朱某谋害的,便去官府告发。结果朱某因为这个官司弄得家破人亡,悔恨之下,于狱中上吊自杀。
我觉得上吊自杀也是心里做祟,不如不信神为何要上吊身亡呢、
报应现象四:丢掉江山
楚汉相争刘邦胜有玄机
生病、死伤算什么的,最大的报应是当不上皇帝。这种“报应”比较著名的是发生在楚霸王项羽身上的一起,最后导致江山都丢给了刘邦。
前期,刘邦并不是项羽的对手,但经过这刘邦一番误导,社会民众对项羽的看法改变了,项营内部也出现了裂变。多场战役之后,当初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最终无颜面见江东父老,自刎乌江。
事实上,是刘邦及其一帮谋士善于利用人心,秦始皇的*再怎么遭人恨,但盗掘其陵在过去一般人心中都认为是大逆不道。“不道”自然不得人心,即所谓失人心者失天下,刘邦占胜项羽的玄机大概在此。
刘邦借项羽盗掘秦陵一事大做文章,捡得一个“天大”的便宜。在当了皇帝后,他便很注意这方面,加强了对秦陵的保护,“发冢者诛,窃盗者刑”,又置“与秦始皇帝守冢二十家”。不只秦陵得到保护,包括农民起义军领袖陈胜在内的陵墓得都安排人看护,严禁盗掘。
报应现象五:子孙不兴
曹氏魏国仅历46年即亡
曹操子孙不兴、魏国国运不济,过去迷信者也认为,是曹操盗的墓太多,得罪了鬼神,坏事做绝,遭到报应,让其子孙不兴。
曹操所处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很猖狂的盗墓时代,由于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从军人到百姓,多以盗墓为生存,“自丧乱以来,坟墓无不发掘。”曹操在军中设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营盗墓的机构,梁孝王陵便是曹操盗掘的名陵之一。梁孝王叫刘武,是汉文帝刘恒的小儿子、汉景帝刘启的同母弟弟。其陵豪华、陪葬甚丰,据说在曹操盗掘之前,已被盗过一次,但曹操仍盗得了大量的财宝。当时曹操亲临发掘现场,“而操帅将吏士,亲临发掘,破棺露尸,略取金宝。”
凭着盗墓掘来的不义之财,占着天时地利人和,曹操在三国鼎立时期出尽了风头。后其儿子曹丕受禅称帝,始立魏国,终夺得刘家天下。
但遗憾的是,从公元220年至265年,曹氏连头连尾仅行了46年的帝王运,就让司马懿的孙子、司马昭的大儿子司马炎钻了空子。曹操的孙子曹奂,即历史上的魏末帝“元皇帝”,被废为陈留王,司马炎当上了西晋的第一任皇帝,曹氏完了。
可见,曹操当年所为,与项羽盗掘秦陵一样,确实是不得人心的。遭所谓子孙不兴、国运不济的“报应”,实际是历史的必然。
报应现象六:官司缠身
唐皇亲韦坚被李林甫谄害
项羽、曹操这样的“报应”,在今人看来更有附会之嫌,有点好笑。但如晋时刺史温放之从马上摔下来丧身,盗墓者结局多是非正常死亡,确是社会的客观存在。
除了盗西湖朱某那样“自杀”后果外,不少盗墓者则是被官府抓住遭杀。唐玄宗李隆基当皇帝时,有一个很有名的外戚叫韦坚,其妹妹为皇太子妃,本人为宰相李林甫的表妹婿,地位相当显赫。
兴修水运本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但韦坚吃力不落好,本想借此讨好李隆基,却让李林甫抓住了把柄,把他整倒,最终被杀害。原来,韦坚在开凿河道时破坏了很多民冢,致民怨极大。
史书上是这样记载和评价韦坚的,“坚始凿潭,多坏民冢墓,起江、淮,至长安,公私骚然。及得罪,林甫遣使江、淮,钩索坚罪,捕治舟夫漕史,所在狱皆满。郡县剥敛偿输,责及邻伍,多裸死牢户。林甫死,乃止。”
报应现象七:战事不利
军卒盗墓一样有报应
从中国盗墓史上来看,如项羽、曹操这样,以军人身份出现的盗墓者很大,破坏性极大,即便到现代,军人盗墓也不乏见。如民国时期盗掘清东陵的首犯孙殿英,时为国民第六军团第十二军军长。为什么军人盗墓现象较多?与其胆大,不迷信有不少关系。
张绍军卒”条,丙午年间,江南的军队包围留安,但军里纪律涣散,士兵心不在打仗上面,却到处挖坟掘墓,寻找财宝,上司管也管不住。监军使张匡绍手下有两个士兵,盗掘了城南一座坟墓,得到一只椰子壳做的杯子,献给了张匡绍。并告诉张,当时打开棺材时的情形,墓中没有什么珍宝,就这个杯子。但有一绿衣人躺在墓内,就如活人一样,因害怕没敢动。意外的是,等到这两名士兵回到驻地时,绿衣人竟然已经坐在那里了,一天出现了好几次,令人讨厌。当时人认为这兆头不吉,过了一两天,这两名士兵全都战死了。
军人虽不迷信,置生死于度外,但仍不能免其遭死亡之灾。上面“张绍军卒”的故事,似乎就是这种意思。从现代来说,盗墓的军人也都没有好的下场,盗清东陵的孙殿英、王绍义,一个病死狱中,另一个被判刑枪毙。
报应现象八:回头是岸
唐盗墓者杨遇春免遭惩罚
盗墓会遭报应一说,是社会意识形态的需要和反映,里面有劝诫之意,“回头是岸”。
这种劝诫的社会效果还是有的,因为害怕遭报应,不少盗墓者收手不干了,有的还把盗来的财宝送回墓中。恶有恶报,善有善报,“善报”中,不再盗墓者就会免遭惩罚。
了一个叫杨知春的盗墓贼,把盗来的东西送回墓内后,又主动向官府自首,结果避免了人身意外。这事发生在唐玄宗李隆基当皇帝的开元年间。当时有一具千年僵尸,因坟墓崩塌而得以复活。僵尸复活后,也不吃饭,喝水吸风就能生存,时人称他为“地仙”,也有人叫他“狂人”。僵尸经常在吴、楚、齐、鲁一带出没,知道地下什么地方埋藏有金银财宝。
有两个盗墓贼根据地仙所言,组织了10个人在濠寿一带盗掘古墓,杨知春就是其中之一。
一次他们在盛唐县地界盗掘了一座叫“白茅墓”的古墓,挖到一丈深时,看到墓穴中有四间墓室。东室全是兵器,弓、箭、枪、刀齐全;南室全是丝织品,中间梳妆台上全是上等布匹,上面有块牌子写着,“周寿王所赐锦三百端”。下面一隔,全是金玉宝物;西室全是漆器,就像新一样。
喝了墓中的酒后,盗墓贼开始搜抢墓中锦缎宝物。女尸的左手无名指上戴着一个玉环,盗墓贼都争着去抢摘。杨知春劝同伙不要摘了,已搞到了不少财宝,不要再为一只玉环再抢了。同伙并不理会他,其中有一个盗墓贼情急之下,竟然用刀将女尸的手指砍了下来,断*竟流出赤豆汁一样的血来。杨知春觉得这样太不应该了,就多说了同伙几句,结果被同伙怀疑不可靠,担心他泄密。大家使使眼色,准备把他杀掉。
这时候怪事出现了,同伙举刀时,忽然互相间似乎都不认识了。九个人自相残杀了起来,结果全都死去。杨知春认为这是墓主显灵,赶紧将盗来的财宝送回墓中,并用土草埋后离去。随后杨知春到官府报了案,说明了盗墓的情况和经过,官府及时派了二十多个人去修复了这座古墓,但墓志铭却始终没有找到。
实际上,所谓的报应是不存在的,即使真的因为盗墓而发生意外事故,也应是一种机缘和巧合。但是,报应不存,恐惧会永存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