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盗墓的下场是怎么样的?

盗墓者的八大报应
一说到盗墓大家就想到盗墓笔记,我想和跟大家分享我所看到的故事。盗墓者的报应
报应现象一 患上恶疾
  “好发冢”广川王左足生疮

  在中国古代盗墓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5-17 20:45:05

说起古代盗墓,你一定听说过这样一个词——摸金校尉。摸金校尉,是中国古代一个盗墓者的门派(古代军官职称),最早为三国曹操所设。通俗地说,就是国家盗墓办公室主任;古代指专门发掘坟墓盗取财物以充军饷的人,后多指盗墓者。在古代,盗墓者是一群可以一夜暴富的职业,但是,这个职业的“钱”也没那么好挣,他们随时都会遭到报应,还有遭到意想不到的下场。

严苛的刑罚:

自古以来,盗墓者和造墓者在盗墓与反盗墓的技术较量中各显身手,但历朝历代对盗墓者的惩罚却十分严苛,因为在古代人看来,盗墓这种行为是大逆不道之举:

从先秦开始,统治者便制定了严刑峻法惩罚那些盗墓的人。秦代以刑罚严峻、徭役繁重而亡国,取而代之的汉代轻徭薄赋。但是,就是在这样的朝代,仍规定“发墓者诛”,即盗墓者死罪。即使不是作奸犯科,只要挖掘坟墓,在汉代便是大罪。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盗墓空前繁盛的时期,这个时候盗墓者横行,墓葬无不被挖掘,始作俑者就是那些高高在上的统治者,上行下效,全国上下掀起盗墓之风。即便是在这种统治者带头盗墓的时代,国家法令法规仍然明文规定盗墓是违法行为,要受到严厉的惩罚。《魏书·高宗本纪》中记载,北魏文成帝时期北巡到阴山,看到山上那些因被盗而荒废的墓葬,颇有感叹,当场下令“昔姬文葬枯骨,天下归仁。自今有穿毁坟陇者斩之”。自从文成帝下过这道诏令,让盗墓者斩首成为北魏法令的明文规定。

患上恶疾:

在中国古代盗墓传说中,这样的报应与“死复生”、“殭尸”一样,在民间广泛流传。而报应存在的主观条件,则是古人意识鬼神概念。举个例子,在刘义庆所著的《世说新语》里有一个故事,晋朝有个会看风水的人看过羊祜家的墓地后说:“以后能够出受命于天的君主。”羊祜步害怕让皇帝知道了,遭灭门之灾,就让人掘断祖坟地脉,自坏风水。见此情况,风水先生又称,“墓地的地势虽然被破坏了,还是要出摔断胳膊的三公。”不久,羊祜就坠马摔折了胳膊,后来果然官至三公的高位。这件事里,报应与因果相连,虽然故事不足信,但说明古人是存在报应意识的。

意外伤害:好奇掘墓的温放之“坠马而卒”

在报应现象中,得病生疮还是轻的,厉害的当是不得活。刘义庆是南朝宋人,其所处时代盗墓现象频发,而类似的记录作品亦多。《异苑》即为同一时期的刘敬叔编撰。这也是一部类似于《搜神记》、《太平广记》的志怪类奇书。书中第七卷专门记录了与盗墓有关的逸闻趣事。其中“温放之开冢”条——“苍梧王士燮,汉末死于交趾,遂葬南境,而墓常蒙雾,灵异不恒。屡经离乱,不复发掘。晋兴宁中,太原温放之为刺史,躬乘骑往开之,还即坠马而卒。”王士燮的坟墓有怪异的现象,墓上常会有雾罩着,盗墓者不敢盗。时为刺史的温放之不信邪,偏偏要掘开看看,里面到底有什么鬼怪。结果在回来的路上,从马上跌下来,活活摔死了。温放之的死应该是一种意外“交通事故”,可能仅是一种巧合,但与“报应”附会到一块就怕人了。

丢掉江山:楚汉相争刘邦胜有玄机

生病、死伤算什么的,最大的报应是当不上皇帝。被称为“最牛盗墓者”的楚霸王项羽,就遭到了此下场:

《汉书·楚元王传》透露,“项籍燔其宫室营宇,往者咸见发掘·····自古至今,葬未有盛如始皇者也,数年之间,外被项籍之灾,内离牧竖之祸,岂不哀哉”。传说项羽盗掘了秦始皇陵,虽然关于此事件史学界一直有争议,真假难辩。但这事确实害惨了项羽,让其战争对手刘邦抓住了机会。自古视盗墓为恶行,所以刘邦借此恶搞项羽,将其掘秦陵行为列为“十大罪状”之一:“怀王约入秦无暴掠,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收私其财,罪四也。”大大抵损项羽的形象,笼络了人心。前期刘邦虽不是项羽的对手,但经过这刘邦一番误导,社会民众对项羽的看法改变了,项营内部也出现了裂变。多场战役之后,当初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最终无颜面见江东父老,自刎乌江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