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紫砂工艺厂早期(荆溪惠孟臣制)款小掇只紫砂壶,请紫砂爱好者鉴赏,怎么样?

感谢题主的邀请,现依据图片鉴析题主的这把紫砂壶,综合款识、壶型、做工、用料《金藏寄喻》认为该壶应该是一把难得的\"好壶\"!具体分析如下。
★一,\"荆溪惠孟臣制\"款小掇只紫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27 13:03:11

感谢邀请!

题主给的图片太少了,就这两张图片实在看不准确,如果有时间可以补拍几张细节图发上来,特别是紫砂壶内壁的一些细节照片,目前看壶整体的造型结构不是很好,壶嘴略高,壶把上粗下细;从壶底的印章看,多为现代工艺的普通商品壶。

另外给大家补充一些孟臣掇只壶的一些知识:

何为掇只壶

“掇只”是紫砂壶造型中特有的一种壶型,最早出自宜兴制壶大师邵大亨之手,后续也有很多名家临摹制作。其造型像是把许多球状和半球状堆积到一起,由于掇在汉语里有连缀堆叠的意思,因此,这种造型的壶被称为掇只壶。

掇只壶的特点

掇只壶形状奇特,掇只壶身是圆形,在我们古代圆代表的就是太极,代表包容乃大,就是可以包容万物,他还有一种包容性在里边。

那么掇只壶的壶身为什么不是一个标准的圆的呢?这就是柔中有刚、刚柔互济。紫砂壶表现得是精、气、神,看一把壶我们看的是他的内在,有没有给我们一种“精神美”的表现,如果一把壶看起来有气无力、软踏踏、病恹恹的,谁会喜欢?

孟臣壶的由来

臣壶,名冠天下,妇孺皆知,是个不解之谜,却不得不去细究。惠孟臣到底是谁?顺治元年周高起的《阳羡茗壶系》,只记录了从宜兴壶创始至明末的三十位陶工,其中,并没有关于惠孟臣的点滴记载。乾隆五十一年,吴骞的《阳羡名陶录》载家溯云:(惠孟臣)“不详何时人”。家溯稍后吴骞曰:“余得一壶,底有唐诗‘云入西津一片明’句,旁署‘孟臣制’,十字皆行书,制浑朴而笔法绝类褚河南,知孟臣大彬后一名手也。”民国的《阳羡砂壶图考别传》,记载孟臣壶:“制壶浑朴工致兼而有之,泥质朱砂者多。出品则小壶多,中壶少,大壶最罕。”“所制大壶浑朴,小壶精妙,各擅胜场,亦大彬后一名手也。”“尤以所制梨形壶最具影响。”

关于孟臣的记载

《江苏省志·陶艺人名录》记载:“惠孟臣,不详何时人。精制茗壶,形制浑朴,为时大彬之后一大名手。据考孟臣大约为明万历至清康熙年间著名壶艺名家,以擅制小壶驰名于世,小壶造型精妙、简洁洗练、移人心目,色多朱紫,后世称为“孟臣壶”。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